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工作情况通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工作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一、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的背景
2021年7月,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把商洛打造成为‘一都四区’目标”。为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去年8月全市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两边一补齐”行动,就是边巩固脱贫成果、边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市委、市政府之所以提出这个工作任务,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这是一项必须落实的政治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部署。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市考察时强调,“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更加美丽宜居。”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召开会议,出台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专门安排。为此,我市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高度,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高度,从商洛实际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以全域整体思维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根治“脏乱差”、打造“洁净美”,擘画出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美丽宜居的“秦岭山水乡村”。
第二,这是巩固脱贫成果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顺利衔接乡村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特别是我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不少,农村“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走出一条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由之路。
第三,这是打造“一都四区”的重要抓手。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打造“一都四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市委五届二次全会要求“要围绕打造‘一都四区’目标和年度任务,大干四个月、奋力保全年”。作为“一都四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盘活乡村资源,把秦岭山水建设、民宿产业发展与旅游康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市、乡村、山水、民宿融合发展,推动更好实现“双50”发展目标,真正让商洛成为“西安后花园、中国康养城”。
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做法和成效
一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秦岭山水乡村,探索创新的“3456”工作路径,被赵一德省长批示在全省推广。今年7月,全省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现场培训会暨“四沿三建”乡村建设片区推进行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秦岭山水乡村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
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主要做法简单概括就是“3456”工作路径。“3”是坚持定目标、定标准、定等级“三定”方向;“4”是实施政府主导、行业主责、社会参与、群众自觉“四方”联动;“5”是建立健全调度通报、暗访督查、约谈问责、考核评比、观摩点评等“五项”机制;“6”是开辟网格化整治、精细化提升、常态化巡查、矩阵化宣传、差异化奖惩、模式化推广等“六化”路径。“3456”工作路径是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推进器,从目标定位、组织实施、激励保障、难题破解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工作方式方法,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推进体系。
(二)工作成效
一是环境更新,擦亮城乡新颜值。重拳整治秦岭“五乱”,建立了五部门联合打击处理“五乱”问题快查快处快曝光机制和有奖举报制度,从根源上遏制了破坏秦岭事件发生;强力推进“两拆一提升”,拆除废旧房屋950间2.82万㎡,拆出城市建设用地1042亩、农村土地和建设用地3800亩,完成农房立面改造7782处114万㎡。筹集投入高速路环境整治资金5344万元,累计整治清理高速公路及引线2565公里。通报表彰秦岭山水乡村建设、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先进单位11个,兑现奖补资金1100万元;持续推进“两边一补齐”,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区、县级领导包镇办,确定5.5万余名干部对三类户实施精准帮扶,动态消除了3303户重点监测户风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清六治六无”整治,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等各类资金3.22亿元,清理乡村道路塌方12.5万m³,硬化、绿化、亮化道路889.16公里;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8826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2%,通过秦岭山水乡村建设验收达标行政村和社区1201个。
二是产业更新,特色产品结硕果。商南县荣获“2021年度全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商洛香菇”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洛核桃”“商洛白茶”等跻身“十四运”官方特许商品,71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首位产业势头开始显现,叫响全国的柞水木耳、闻名三秦的商南茶叶、营养丰富的洛南核桃、清香味美的镇安板栗、历史悠久的丹凤葡萄酒、迅猛发展的商州食用菌、持续走好的山阳中药材,成为当地生态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田园、小商贸等“五小”产业持续向好,四面开花,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注入活力。
三是业态更新,绿水青山优势显。依托大秦岭赋予商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紧邻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青山、绿水、蓝天、22℃的生态康养优势,持续推动实施“双50”战略;有序推进“三产”融合,以“小木耳、大产业”引领“菌果药畜茶”等9个全产业链培育,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依托商於古道生态文化旅游等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批“文旅+”“农旅+”“学旅+”等旅游新业态;在秦岭地区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自动核算,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认定为首批创新典型案例。
四是人员更新,商山盛开文明花。深入实施“厚德陕西、善行商洛”主题实践活动和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着力破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教育农民全身心融入现代社会,树立文明新风,做好时代新人。
(三)工作体会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是关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将其作为打造“康养之都”的头号工程来推动。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亲自调度,先后多次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视频调度会、现场观摩会,强力推进工作。各县(区)党委书记、政府县(区)长亲自挂帅、专题安排部署、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各镇(办)、村(社区)成立工作专班,专人负责、全力推动,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一盘棋,建设推动务实高效。
二是规范建设标准是前提。坚持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聚焦“六清”,实施“六治”,实现“六无”,确定实施垃圾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等11项重点任务,颁发商洛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40条整治标准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十条指引,用标准指引建设行动、用标准规范建设行为,防范出现无标可依、无章可守的“一窝蜂”现象,统筹做好全域整治、全域推进、全域提升,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有序有效开展。
三是统筹各方力量是根本。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广泛依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带动群众主体自觉干,改变群众“推着干”为“抢着干”;积极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返乡能人、成功人士投身家乡建设,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美好家园的生动局面。
四是压茬梯次推进是支撑。去年以来,先后启动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层落实周行动,集中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开展美丽田园专项行动、村庄清洁秋冬战役、春节提升行动等,一仗接着一仗打,一茬接着一茬干,促使村庄保持干净整洁、美丽宜居。
五是健全工作机制是保障。建立健全调度通报、暗访督查、约谈问责、考核评比、观摩点评等五项机制,查问题、督导帮、重奖惩、看效果、促赶超,全面推进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村貌美”向“内在美”、“暂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奋力打造“村村皆景、户户如画”的幸福美丽宜居家园。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按照宁岗主席的讲话要求,积极吸纳各位委员的真知灼见,加速秦岭山水乡村提档升级,促进业态更新、产业融合,努力实现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全覆盖、全达标,推动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提升,让商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功典范、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一是纵深推进促提升。坚持“双对标、双50”发展战略,高标准编制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规划,分类开展100个康养乡村、100个旅游乡村、100个宜居乡村示范创建工作,抓好镇安、山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创建,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带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大见效、大变样、大提升,打造秦岭山水乡村“升级版”。目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要求,拟定了《商洛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则》,已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即将印发实施。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以绿色化、集约化、品牌化、市场化为导向,围绕秦岭山水康养乡村、秦岭山水旅游乡村、秦岭山水宜居乡村建设,突出首位产业,着力培育壮大“菌果药畜茶”等全产业链,做强壮大一批“领军”型、“成长”型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聚力推进业态融合。在保留秦岭山水特色和原生态的基础上,引入产业、文化和管理资源,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打造餐饮民宿、休闲农业、户外露营、研学基地等新业态,提升秦岭山水品质,壮大县域经济、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村集体经济等“四个经济”。
四是加力推进观念更新。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持续换脑子、改作风,引领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精神风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五是持续完善推进机制。严格执行联县包抓、调度通报、约谈问责、典型宣传等机制,定期召开调度会、问题研判会、现场观摩会,以强劲势能推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行稳致远。
就通报这些情况,恳请同志们多提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更好地抓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