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工作 >  书香政协

我的父亲是政协人

发布时间:2020-04-16 17:07 来源:商洛政协 记者: 作者:罗娟 编辑:寇静 阅读:
  在祖国70岁华诞,人民政协成立70年,洛南政协成立36年之际,我不由得忆起我的老父亲。
  1983年12月1日至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洛南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政协洛南县第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以及常务委员等。6日,又召开了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政协机关下设办(办公室)两委(工作委员会、文史委员会)和七个工作组,通过了各委办主任、副主任名单。这次会议通过我的父亲罗永民同志担任洛南政协第一任秘书长。
  从此,我的父亲成为地地道道的政协人!我自豪,我骄傲,因为我的父亲是光荣的政协人!
  不过,我对于政协工作重要性认识,却来自父亲的推辞。为什么是推辞呢?比如说我们一家人约好星期天去看个电影。父亲本来答应好好的,临时推辞:台湾同胞来信了,我要赶紧去和他们家属联络。那时候我刚上小学,根本不理解为什么。父亲语重心长的说:“比如,我去了很远的地方,几十年都没有回来,突然来信了,是不是需要人赶紧把好消息送给你和你妈妈。”我执拗道:“是需要人送信,可那是邮递员的工作,你又不是邮递员。”父亲笑道:“我们政协工作就是人民的通信员,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海峡两岸的通信工作。”那是1984年,洛南亲人第一次和阔别家乡36年的台湾同胞通信。
  大家知道,1979年1月1日,党中央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到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同志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这也是祖国大陆第次明确提出“三通”,即由1979年的通航通邮”与经济交流概括为通邮、通商、通航”。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
  这一年父亲是忙碌而幸福的。在我幼小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他风尘仆仆的往返于景村、庵沟岭等地,因为哪里些地方有台湾同胞。爱听故事的我至今清晰的记得父亲讲台湾同胞收到他们在馒头山拍摄的县城全景照片时回信道:不可思议,魂牵梦绕的家乡洛南竟然都建起了座座楼房,我们若能落叶归根,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那水泥是怎么解决的,洛南有水泥了吗?有那技术吗?我急切的问父亲怎么回信。父亲喜上眉梢道:台湾同胞和我们骨肉相连,回家的路有我们中国共产党照亮,有我们政协人联络。1970年,洛南已经在尖角洛河桥南建成了年产400吨的水泥厂。1988年扩建,投产年产4.4万吨的生产线,都是咱们当地就地取材,技术、资源一应俱全...直到父亲退休,父亲再和我提及两岸通信到1989年洛南两岸同胞首次回来探亲和赴台探亲的往事,还有些意犹未尽,甚至喋喋不休,听得我耳熟能详。
  对于洛南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时期所建成投产的企业,父亲遍又遍的给我讲述,讲到我嫌他哕嗦。父亲在政协秘书长岗位以前,几乎大半生都在企业摸爬滚打。所以到政协工作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各厂矿调研,如回娘家般亲切。父亲如数家珍般给我讲述各企业发展的点点滴滴,犹如自己孩子成长般亲切。如:1958年11月在尖角修建纸厂,1959年年底投产,1969年迁址县城东郊刘涧一队;1981年在八里桥建起了年产100万件陶瓷的现代化的生产线,陶瓷厂来年还成功研制了钛黄瓷;酒厂、铁厂、面粉厂、电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其实,真正感受政协氛围,零距离接触政协工作,源于我陪父亲列席政协会议。这事还得从父亲75岁生日说起。“二零零二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些"。正如那年红遍大江南北刀郎演唱的歌曲样,雪在腊月十几才姗姗而来。就在父亲腊月十八生日前两天,我接到政协一个电话。通知父亲生日当天,商洛市政协联谊会组织父亲领导、同事为父亲共庆75岁生日。我一边感谢组织关怀父亲,一边承诺尽力安排。挂断电话,我有点不可思议,把消息告诉患有脑萎缩的父亲。感冒中的父亲老泪纵横,惹得我也流眼泪。心想,这是-个什么样的班子,人文关怀如此温暖。
  18日一早,政协一班人冒着风雪来到家中。父亲精神焕发,和来人一同追忆峥嵘岁月。原来,洛南政协成立之初是由洛南县统战部牵头的,当时确认的81名委员父亲和他的同事们采取公安局查档案、法院借卷宗、下乡走访三种形式进行调查。他们的侃侃而谈,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重要职能,不再相信社会上流传政协是老干部养老院”那一说。
  生日宴席后,父亲积极响应“老有所为,参政议政,不忘初心”的使命,应邀参加来年召开的政协会议,而且他的感冒奇迹般好了,每天读书看报的时间也多了。经常给我说《各界导报》头条登了什么,各个板块都会给我哕嗦几遍。我都有些厌烦,母亲说:“老头子,我看你工作热情又来了,你咋不去办公室加班去。’我就好奇了,谁退休了还加班?父亲拍了我下,骂道:“你个瓜女子,你没有看你妈在说反话哩。"我也看热闹不怕事大道:“还不是你当年工作起来没有家,天天加班,每天晚上咱家的狗狗都会接送你加班,你以为我忘了。"父亲一边骂:“你个碎女子。”一边伸胳膊打我,我则咯咯咯笑起来。而今想起,我总会潸然泪下。
  年才过完,父亲就念叨他今年身体比去年好,没有住院,可以去列席政协会议。没想到政协会召开前,下了一场大雪。我和母亲都给父亲做工作不要去参加会议,在家暖暖和和,还能和豆娃玩。我给儿子教说让他缠着外公不许出门。没想到父亲发了脾气。说我们不关心他,不懂他对政协的感情有多么深厚,不关心时事政治。批评上了高度,我和母亲只好作罢,征得会议组同意,由我护送陪伴父亲去参加政协会议。
  那天清早,顶着乍暖还寒的雨加雪,感受着《平凡的世界》开篇的场景,我搀扶着父亲去开政协会议。沿途,“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等火红的标语随处可见,振奋人心。听着父亲娓娓道来的工作经历,让我第一次感到了自豪和骄傲——我的父亲是政协人。
  步入会场,庄严肃穆。把父亲送到他的坐牌跟前,我感慨万千。仿佛瞬间理解了父亲,以前对父亲所有的抱怨与不理解烟消云散。当然包括我小学有一次,放学路上走到政协附近遇到大雨,落汤鸡般兴冲冲跑进院子喊父亲。遭遇父亲言声厉语的训斥:“谁家孩子在机关找大人,什么作风?”秘书长,这小娃说是你闺女,我们不认得。“不长记性了,皮松了是不是,谁让你来单位的,赶紧给我滚回家!”我瑟瑟发抖:“我知道你在这里上班一直记得没有敢来,下雨了才...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父亲又呵斥道:“下刀子都不能来机关,跑回家换衣服去。泪水和着雨水一路跑回家,真有几年都不想理父亲的想法。父亲下班回来又开始嘘寒问暖,说了好多我记忆犹新的话语。父亲的口头禅,什么生活注重涵养性,工作认真严谨性一直影响着我。
  坐在会议室外,我听到国歌奏起,不由自主的起立行注目礼。原来父亲的工作就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与人民政协同呼吸、共命运。一种崇高的敬意油然而生。
  “你是谁?"一个声音打破了我的沉思。“我送父亲来列席会议。”那你签一下名字。”当我写下父亲罗永民、女儿罗娟的时候,负责登记的同志长大嘴巴:“我在政协工作了20多年,竟然没有见过你,你不常来父亲单位吧!真想不到秘书长的女儿这么小。”
  回忆总是深沉而富有的!在祖国70华诞,政协成立70年,洛南政协成立36年之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政协事业蒸蒸日上。
  我自豪,我骄傲,因为我的父亲是光荣的政协人!
 
  作者简介:若兰,原名罗娟,笔名罗兰,财政系统工作。平常写写随笔、散文,诗歌,初学小说创作,偶有作品见报。只为记录生活,待到容颜迟暮,知道自己曾经年轻过,年轻时候曾经认真过。
  主:文内资料查阅《洛南县志》《岁月留迹》,百度两岸“三通”,采访父亲生前同事郝治民、刘宏伟先生。在此深表感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