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各县(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5-06-02 17:07
来源:商洛政协网
记者:
阅读:人
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部署和《2014年度委员集中视察工作方案》,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市政协组织300余名市政协委员,成立7个视察组,由各位副主席带队,采取跨县(区)交叉视察的方式,对全市七县(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及协商民主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视察。视察组成员先后深入县(区)重大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等40个视察点,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各县(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协商民主建设工作情况,视察中召开各类会议8场次,委员议政发言60人次,提出意见建议40条。
一、县(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和特点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县(区)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埋头苦干、克难攻坚、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明晰思路抓落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商州区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围绕“五大战略”、实施“五大带动”、发展“五大产业”、推进“五区建设”、打造秦岭休闲之都、关天产业新城;洛南县实施工业赶超、城镇跨越、农业强优、旅游突破计划,集中集约培育工业园区、城镇社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丹凤县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战略,推进“龙驹寨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和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商南县围绕加快建设“陕西十强县、西部百强县”目标,全力抓好循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精品旅游景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山阳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药果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认真落实“四大带动”,狠抓“四大建设”,加快推进“五化进程”,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田”和文化旅游的“升级版”;镇安县坚持依托大西安、建设大商洛、打造大品牌发展战略,实施党建夯基、环境创优、扶贫开发、财源建设、城镇提升五大工程;柞水县坚持项目带动、工业主导、城镇加速、农业增效、旅游升级、民生改善的思路,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金争取“三项重点”工作。2014年,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2、突出重点抓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以项目拉动投资、调优结构、推动发展,严格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抓、部门帮扶、节点督查、定期交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保证了16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商州区紧抓“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按照“西融、北上、东进、南扩、中升”的发展思路,重点策划实施了休闲养老、健康服务、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汽车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前期项目;洛南县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启动、书记县长带队巡回观摩、百日大会战活动;丹凤县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六个一”包抓责任,健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办事登记卡制度;商南县广泛开展叩门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新引进招商项目35个,引资78.35亿元;山阳县强化推进举措、要素保障和招商引资,在2014年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比中获得第一名;镇安县国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进行。新策划重大项目30个;柞水县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严格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全年6大类88个重大项目开工84个,博隆140万吨低品位铁铜采选、御石尾矿综合利用等18个项目建成投产。
3、统筹城乡抓发展,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提升城市品位的“八大工程”,不断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城市面貌不断改观、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面提升县级城市,以增容提质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六县县城吸纳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培育大镇名镇,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和山阳漫川关、柞水凤凰、镇安云盖寺3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加快建设,17个省市重点镇建设进展顺利。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深入调研、高点规划、全面部署,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商南县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思路,深入开展“城镇品位提升年”活动,做到县城、集镇、社区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成功举办了全市城镇建设现场会。山阳县坚持每年投入10亿元左右,实施县城十大工程建设;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500万元以上,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以上,实施5个重点镇建设;每年整合项目及贴息贷款资金3亿元以上,实施50个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县城为核心、以重点镇为节点、以美丽乡村为串珠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加快构建。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5%。
4、立足三农抓增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各县(区)突出育龙头、强引领、兴园区、建基地、带农户、促增收,持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业步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一是突出兴园区、做示范,将土地、资金、设施等要素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千方百计巩固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突出抓龙头、强引领,商州佳骞、丹凤华茂、山阳天之润、天元隆等龙头企业在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中作用发挥明显。三是突出创品牌、促营销,普遍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区”创建为抓手,加快打造更多秦岭“高山特色农产”品牌。四是突出打基础、利长远,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三农发展基础。2014年,全市各县(区)累计新建基本农田9.1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3.16万亩,新修加固河堤133公里,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2万吨以上。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5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02万亩,新认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市级11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70个,新认定“三品”产地29个,认证“三品”产品50个,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省级示范社49家、国家示范社10家,推荐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0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财政支农资金14.7亿元,同比增长23.9%。
5、强化服务抓培育,旅游三产日益活跃。坚持园区化、标准化发展旅游,着力提档升级精品景区,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旅游三产快速发展。商州区加快推进沙河子、夜村两个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商州;洛南加强老君山旅游开发,挖掘打造鞑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建设;丹凤县国家级桃花谷水保生态科技示范园、商於古道棣花景区一期建成开园,开启了我市人文旅游景区的先河;商南县围绕打造大秦岭旅游核心区,深入开展“智慧旅游年”活动,着力构建“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行业跟进”的全域旅游格局,成功举办“万人品茗商南行”、商洛市“秦岭美丽乡村”旅游季等一系列营销推介活动;山阳县加大“四景一廊”核心景区建设,形成了“以天竺山景区为龙头,以重点景区为支撑,以金钱河为纽带、以美丽乡村为点缀”的旅游发展格局;镇安县大力发展乡村游、全域游,实施木王二期工程,启动兴隆公园、云盖寺古镇、塔云山4A级景区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三产日益活跃;柞水县全面启动了“全域游”、“智慧游”和牛背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设计柞水和凤凰古镇旅游形象标识,推出8条精品线路,力促旅游三产升级提档,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商州、山阳围绕打造大秦岭旅游最佳目的地新名片为目标,积极打造节庆品牌,配合成功举办了2014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和首届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各县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休闲、健身、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新增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6、改善民生办实事,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各县(区)坚持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严格落实惠民政策。坚持将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不动摇,加强陕南移民搬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开工建设各类民生项目1171个。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技能扶贫、政策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五个重点”,组织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活动。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0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800个,为贫困群众办实事6.11万件,9.3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教育强县区创建步伐,全面规范教育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我市高考二本上线率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全市16家县级公立医院与20家镇卫生院结对推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改革。推行大病保险制度,全市参保参合率达到100%。信访维稳、平安创建、安全生产、防灾应急等工作不断深化和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县(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认为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投资增长乏力,骨干财源培植困难,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与民生刚性支出增加较快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稳增长的压力较大;二是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工业结构单一,矿产业效益下滑,企业生产没有达产达效,农业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在持续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下,核桃、板栗、烤烟等主导产业减收明显;三是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县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任务艰巨;四是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土地制约瓶颈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支撑不足、特色不明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面源污染等问题突出,管理水平有待加强。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五是农业主导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农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持续增收比较困难。六是精品旅游品牌和景区建设速度乏力,旅游三产开发相对滞后,配套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整体开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全市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第一,千方百计狠抓重大项目,不遗余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是精心谋划,选准项目。围绕县区既定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储备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突出重点,发展大项目。勇于破解难题,合力主攻大工业、大城建、大农业产业化、大基础设施和大文化旅游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三是提高执行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着力解决项目开发、项目融资、项目用地和项目实施中的难题,以项目破解发展难题,以项目促民生改善,以项目引资引智,以项目培育财源,切实发挥好项目在稳增长中的推动作用。四是继续加强商丹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发展的意见》,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推进县区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着力打造现代材料、生物医药、新型战略产业等“五大循环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完善城镇规划体系,探索促进“多规合一”,严格实施规划管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是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做强一体、提升两翼、组团建设、串珠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提升城市品位的“十大工程”,努力把商洛建设成为“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城市。加快实施“一体两翼”地区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三个专项规划,推动商丹洛谷地核心板块集聚发展。二是实施县城提升工程。加快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四县县城建设,重点实施城市道路、棚户区改造、供水供气、雨污分流、绿化亮化等工程,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三是加强重点镇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启动建设秦岭美丽乡村15个以上。加快推进12个全国重点镇和17个市级重点镇建设,全面推进沙河子省级示范镇和凤凰镇、漫川关镇、云盖寺镇三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加快“一体两翼”区域内8个重点镇建设,示范引领全市城镇化发展。四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调整优化城镇产业布局和结构,强化产城融合,持续完善城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人口集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第三,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趋势,重点在休闲旅游、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等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着力打造“秦岭休闲养生之都”。一是加快旅游提档升级。加快金丝峡、牛背梁、天竺山、木王、棣花等精品景区建设,推动全市创建3个5A、5个4A级旅游景区。重点推进蟒岭郊野公园、秦岭丹凤飞行小镇、福神阳城驿等商於古道节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精美城市、精品景区、美丽乡村三大“会客厅”,办好2015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和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二是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发挥城市周边沟域经济优势,编制出台《商洛市健康养老服务业专项规划》,启动秦岭生态健康养生城、晨光缤纷养老社区、市级三甲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满足多层次人群健康养老需求。三是培育信息消费产业。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更新消费理念,大力引进国内电商巨头,支持大秦岭特产网、逛集网等新兴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做好淘宝中国商洛特色馆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电商、网购、物流、快递等融合发展。四是做强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商运司区域、市区中心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引导大宗消费本地化。加强物流节点、配送中心等项目策划布局,重点推进商山物流园等项目建成运营。开展节能宣传等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和绿色办公,营造全民节约、低碳生活良好氛围。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建好现代农业园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是做优特色农产。重点培育核桃、板栗、生猪、山羊、土鸡、蔬菜、香菇、木耳等商洛特色农业“八大件”,打响“山地农产在商洛”品牌。继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抓好市场粮油供应、粮食稳产。二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创建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新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0个,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培育市级示范合作社10个,并加快职业农民培训。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张坪水库、云镇水库、县城供水等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四是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创建农资诚信企业、示范门店,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全面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实施商洛中学新建工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工程。完成市精神病医院主体工程,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住院楼、市妇幼保健院、丹凤县中医院、镇安县妇幼保健院等卫生项目。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商州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主体工程。二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待遇发放任务,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待遇发放率达到98%以上。重点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县老年公寓、乡镇敬老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营与管理,切实提高入住率。继续争取国开行贷款,重点支持中心城区商运司、黄沙桥、通江路东侧等区域和各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力争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第六,继续抓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促进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坚持把“双包双促”工作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进一步完善规划,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选准发展路子、扶持发展主导产业。进一步精准施策,为贫困户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为贫困户选准脱贫路径和发展项目,增强脱贫能力。进一步整合资源,切实解决制约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全面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步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