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当一名让群众放心满意的好医生

发布时间:2015-01-29 21:09 来源:商洛政协网 记者: 作者:高刚 编辑:唐俊峰 阅读:
当一名让群众放心满意的好医生

———记优秀市政协委员、洛南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天峰

“当医生就要当一个让群众放心满意的好医生。”这是张天峰同志始终不渝的人生追求,从医30年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并践行着这一平凡而伟大的奋斗目标。

张天峰,男,汉族,生于1962年6月,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洛南县医院医务科长,神经内科主任,商洛市神经医学学会委员。在长期的医务工作中,他苦修医术、厚德行医,把解除病人痛苦作为肩负的神圣职责,把无私奉献社会做为人生的不懈追求,视患者如亲人、把荣誉当动力,在挽救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过程中,彰显出一名政协委员的无尚荣光,得到洛南人民的深切爱戴和广泛赞誉。

孜孜不倦勤奋学习 练就高超医术

1984年7月,从商洛卫校毕业的张天峰如愿以偿的穿上了白大挂,当上了一名真正的医生,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先是被分配到石门地段医院,在三年多的医疗实践中,他深感学识浅薄,专业知识不够,对很多疾病不能准确诊断,于是他毅然参加成人高考,又到卫生部主办的四川广元职工医学院学习三年。在学习期间,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医学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毕业后,因医术提高很快,他被调入县医院工作,但他并不满足现状,还是坚持积极钻研业务,在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上下功夫。在他看来,医疗水平高深莫测,医疗技术学无止境,面对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要当一名让群众放心满意的好医生,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进而切实提高医疗技术和业务水平。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 他先后两次分别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科进修1年、心脏内科参加全国第26期心血管诊治学习1年,并主动寻求机会参加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和短期业务培训班。通过艰苦努力,他的诊疗观念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断完善,知识视野不断拓宽,临床经验不断丰富,最终炼就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成长为一名专业水平高、诊断技术全面,医疗能力过硬的骨干人才。回到洛南县医院后,他领衔开创了骨髓图片工作,科学规范了贫血治疗,白血病化疗,进行了首例心包穿刺,诊断了第一例主动脉夹层病,第一例马方氏综合症等,并把行医的成功经验和心得撰写成医学论文10余篇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交流。由于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张天峰同志先后荣获了陕西省卫生系统创优评差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洛南县“2542”人才工程,洛南县卫生系统世纪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并被聘为世健会中国健康心脏教育项目社区医生。

奉献爱心不因善小 赢得百姓赞誉

古人云:医者,仁术也。当医生最起码的一条便是爱人,要学会爱病人,同时必须始终保持对病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生命永不放弃的信仰。近年来,伴随着医疗费用上涨和群众健康需求的上升,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医患关系极为紧张,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面对这样的困境,张天峰同志总是教导身边的医务人员,要明确职责、摆正位置,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让病人看病不受气、尽量少跑路。他总结出的“上班来早一点,下班走迟一点,手脚勤快一点,工作细心一点,诊断准确一点,治疗合理一点,语言温和一点,护理耐心一点”的“八个一点”,已经成为洛南县医院对职工队伍的基本要求。

一次,一位已被西安某医院放弃治疗的老年患者,子女不忍心拉回家,就又将老人送到县医院。张天峰大夫接诊后,病人极度衰竭,全身已有多处溃烂,气味难闻,而且不配合治疗,还和家属及医护人员闹矛盾,拒绝进食。张大夫了解情况后,在家里煮了几个鸡蛋,带着餐具来到患者身边,剥去蛋清,将蛋黄研碎,用开水和成稀糊,亲自给患者喂食,还用药棉给患者擦洗溃烂之处。患者哭了,答应一定配合治疗,家属乐了,又能给老人尽孝了,医务人员笑了,我们的工作从此好做多了。张天峰大夫说,作为医生,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奉献出我们的爱心,患者是能感受到的;只要我们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病人,就是再难缠的病人也会感动和配合的。工作中,张天峰大夫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以身作则并以此带动科室的所有医务人员不以善小而不为,于细微处呵护病人,奉献爱心,也因此,他们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广泛赞誉,诊室里,那一面面锦旗,见证了他们作为“白衣天使”的神圣和伟大。

勇担责任不避风险 获得社会认可

“要当一名好医生,既要有舍己为人的精神,更要有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张天峰的话,铿锵有力。在医院领导的眼中,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的张天峰,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危难面前,勇往直前,不讲条件,不避风险,始终如一践行着“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非典期间, 洛南县有一位从疫区回来的疑似病人,高烧不退、不能进食。县上成立的疫情应急小组组织医生前去会诊, 前两位医生都以各种理由推辞了。张天峰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立刻赶去了。此后,他又多次到隔离区给病人检查,经过精心调治,病人很快康复。为表彰他的高风亮节,县委后来将他评为了洛南县“抗击非典先进个人”。震惊世人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医院有明显震感,此时的张天峰没有选择离开,而是进入病房安抚病人,有序组织病人疏散,以防发生混乱,造成伤害。通过电视了解灾情之后,张天峰第一个跑到医院提出申请, 要求加入抗震抢险小分队, 奔赴灾区,救死扶伤。出发时,他没有告诉老母亲,只是给妻子叮咛了几件事,并写下了一张往来债务清单,偷偷地放在她常放东西的地方。从灾区回来后,他感慨地说:“灾情远比我们想象地要严重的多,说不怕,那是假话,我没有选择退缩,那是因为,作为一名医生,特殊时期,哪里有需要,就应该出现在哪里! ”

尽心履职不辱使命 展现委员风采

作为第二、三届市政协委员,张天峰始终坚持立足于自己熟悉的医药领域,利用医生的职业优势,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展现出一名优秀委员的别样风采。他长期坚持在诊治疾病过程中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尽量少些羡慕、嫉妒和怨恨,多些宽容、理解和关爱;利用一切机会向群众宣传医疗保健知识, 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一次,陈耳金矿家属区的一位老太太找张大夫看病时说,曾经有一辆宣传车将他们小区的老年人拉到西安听了一次教授的讲课,说他们大多数人患有脑血管病、冠心病等,并给他们配发了1990多块钱的药。张大夫听后,给老人申请了必要的医疗器械辅助检查,最终确定老人身体很健康,从西安带回来的只是一些保健药品。从此,这位老太太又成了义务宣传员,经常规劝老年人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

在行医过程中,张天峰尽可能深入地了解病人及其家属对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看法,不失时机地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整理成社情民意,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升华成履职提案,从而借助人民政协的渠道优势,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积极为切实改善基层群众医疗条件而鼓与呼。近年来,他撰写的《在政府、党委及社团组织的各种会议上严格戒烟》、《增加县区医院医疗技术人员总编制》等提案,均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他正在积极调研青少年德育教育现状、探索监督追究的机制和办法。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主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在担任义务监督员过程中,从不回避矛盾,总是敢于直言,所提意见、建议都是经过认真调研、深思熟虑后提出,不仅收到良好的监督效果,而且容易得到肯定和采纳,有效促进了被监督部门的工作开展。

作为一名群众公认的名医, 张天峰同志从不躺在已有的功劳簿上骄傲自满,而是时刻提醒自己,患者的信任就是对自己的重托, 委员的荣誉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鞭策。“当一个让群众放心满意的好医生”,这份承诺沉甸甸,他将锲而不舍,永远坚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