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万林:我为残疾人代言
发布时间:2020-04-15 15:31
来源:各界导报
记者:
阅读:人
从1993年学服装裁剪,到创办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凤林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丹凤县政协委员魏万林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奋斗路。

三十年前,患有小儿麻痹的魏万林孤身一人拄着拐杖,开始了他的裁剪学习生涯。学成归来的他办起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店,当生意慢慢步入正轨后,魏万林觉得自己应该帮助更多和他一样的人,于是,在精心筹划下他办起了可容纳200余人学习服装裁剪的培训班,当时他还承诺对报名学习的残疾人不收费。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实现了第一步人生目标后,魏万林就渴望着更大的成功。1995年,他从信用社贷款8万元,拿下了加油站转卖项目,相继投资100多万元,对加油站进行搬迁改造、添置设备,实行标准化管理。
在魏万林的努力下,2004年,“丹凤县顺通贸易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魏万林任董事长。在他诚信热情的经营理念感召下让加油站的生意逐步好转,加上312国道的改造,车流量增加,加油站的生意越来越好。从此,魏万林的事业便迈上了更加辉煌的征程,他也成了当地拿得出、叫得响的“有钱人”。
自己彻底摆脱了残疾的局限,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但如何带动更多和自己一样的人摆脱贫穷,成为魏万林一直思索的问题,尤其是担任了政协委员后,他觉得自己不仅要积极建言献策,更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所联系的群众,为残疾兄弟姐妹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作为政协委员,他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他的身后,有众多残疾人的期盼。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他更懂得残疾带来的苦与痛。他总说:“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富”。魏万林的日子虽然一天天好起来,但是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乡里乡亲以及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也富裕起来,成了他日思暮想的一个心结。
于是他把目光锁定在劳动密集的种植业上。看到丹凤武关青山绿水,光照和水源充足,没有污染,他就滋生了发展绿色农业的想法。
2010年,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并从县信用联社贷款300万元,向社会筹资1200万元,租赁土地、修建蔬菜种植大棚,创办了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为了扩大辐射带动规模,使更多的贫困家庭、留守妇女、残疾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2014年魏万林继续投资4500万元,创办陕西凤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先进的核桃粉加工生产线2条,以废弃物再生利用、农林产品精深加工购销、坚果壳深加工、活性碳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生态循环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5年他还投资建起年产100万袋的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安置50多名残疾人就业,用一份土地,换来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劳务报酬三份收入。真正让残疾人得到了实惠,加快了脱贫步伐,实现了企业、群众共同发展。
由于突出的贡献,在商洛市第五届、丹凤县第六届残疾人代表大会大上,魏万林都被推选为主席团副主席,在中国第七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他拄着拐杖步入人民大会堂,聆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他告诉记者,拥有荣誉的同时让他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未来他要和所有的残疾人工作者一起,尽己所能,为残疾人事业多做贡献。
今年50岁的魏万林,对人生、对世界有着积极的心态。他参加县两会的这些天,积极呼吁残疾兄弟姐妹们把身体的残缺做为奋斗的动力,战胜由病魔造成的残疾,用他们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就自己的梦想,为实现小康社会共同努力。

三十年前,患有小儿麻痹的魏万林孤身一人拄着拐杖,开始了他的裁剪学习生涯。学成归来的他办起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店,当生意慢慢步入正轨后,魏万林觉得自己应该帮助更多和他一样的人,于是,在精心筹划下他办起了可容纳200余人学习服装裁剪的培训班,当时他还承诺对报名学习的残疾人不收费。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实现了第一步人生目标后,魏万林就渴望着更大的成功。1995年,他从信用社贷款8万元,拿下了加油站转卖项目,相继投资100多万元,对加油站进行搬迁改造、添置设备,实行标准化管理。
在魏万林的努力下,2004年,“丹凤县顺通贸易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魏万林任董事长。在他诚信热情的经营理念感召下让加油站的生意逐步好转,加上312国道的改造,车流量增加,加油站的生意越来越好。从此,魏万林的事业便迈上了更加辉煌的征程,他也成了当地拿得出、叫得响的“有钱人”。
自己彻底摆脱了残疾的局限,走上了人生的康庄大道,但如何带动更多和自己一样的人摆脱贫穷,成为魏万林一直思索的问题,尤其是担任了政协委员后,他觉得自己不仅要积极建言献策,更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所联系的群众,为残疾兄弟姐妹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作为政协委员,他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他的身后,有众多残疾人的期盼。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他更懂得残疾带来的苦与痛。他总说:“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富”。魏万林的日子虽然一天天好起来,但是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乡里乡亲以及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也富裕起来,成了他日思暮想的一个心结。
于是他把目光锁定在劳动密集的种植业上。看到丹凤武关青山绿水,光照和水源充足,没有污染,他就滋生了发展绿色农业的想法。
2010年,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并从县信用联社贷款300万元,向社会筹资1200万元,租赁土地、修建蔬菜种植大棚,创办了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为了扩大辐射带动规模,使更多的贫困家庭、留守妇女、残疾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2014年魏万林继续投资4500万元,创办陕西凤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先进的核桃粉加工生产线2条,以废弃物再生利用、农林产品精深加工购销、坚果壳深加工、活性碳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促进了生态循环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5年他还投资建起年产100万袋的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安置50多名残疾人就业,用一份土地,换来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劳务报酬三份收入。真正让残疾人得到了实惠,加快了脱贫步伐,实现了企业、群众共同发展。
由于突出的贡献,在商洛市第五届、丹凤县第六届残疾人代表大会大上,魏万林都被推选为主席团副主席,在中国第七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他拄着拐杖步入人民大会堂,聆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他告诉记者,拥有荣誉的同时让他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未来他要和所有的残疾人工作者一起,尽己所能,为残疾人事业多做贡献。
今年50岁的魏万林,对人生、对世界有着积极的心态。他参加县两会的这些天,积极呼吁残疾兄弟姐妹们把身体的残缺做为奋斗的动力,战胜由病魔造成的残疾,用他们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就自己的梦想,为实现小康社会共同努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