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雁:建议加大秦岭腹地县区生态补偿力度
发布时间:2020-06-08 09:46
来源:
记者:
阅读:人
“秦岭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价值,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镇安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近年来,镇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在护林防火、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期间获得生态环境资金补偿8089万元。”朱鸿雁委员说到,但镇安县2019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缺口大,县级财力十分困难,生态建设投入相对不足,重点优势产业开发受限多、新型节能技术应用范围小、环卫设施配套资金缺口大、生态建设项目资金整合难,导致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仅靠转移支付资金和县级自身财力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朱鸿雁建议,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树立“环境有价、资源有价、生态功能有价”的观念,对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区域调水、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生态保护区给予生态资源补偿资金或重点补助。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从严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秦岭腹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的帮扶倾斜力度。加大“南水北调”工程补偿力度,针对水源区因水源保护造成的发展受限、财政减收等实际情况,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的正常增长机制。取消或降低生态补偿区的配套资金或比例,生态补偿区的专项资金应与其他地区专项资金区别对待,建议大幅降低甚至取消生态补偿区专项资金的配套要求。增加生态环保项目后续运行的资金投入。加大垃圾、污水“两场”建设的投资力度,对发挥污染减排的功效的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垃圾、污水“两场”运营费用补助机制,统一按运营成本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仅靠转移支付资金和县级自身财力是无法完成的。为此,朱鸿雁建议,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树立“环境有价、资源有价、生态功能有价”的观念,对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区域调水、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生态保护区给予生态资源补偿资金或重点补助。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从严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设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秦岭腹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的帮扶倾斜力度。加大“南水北调”工程补偿力度,针对水源区因水源保护造成的发展受限、财政减收等实际情况,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的正常增长机制。取消或降低生态补偿区的配套资金或比例,生态补偿区的专项资金应与其他地区专项资金区别对待,建议大幅降低甚至取消生态补偿区专项资金的配套要求。增加生态环保项目后续运行的资金投入。加大垃圾、污水“两场”建设的投资力度,对发挥污染减排的功效的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垃圾、污水“两场”运营费用补助机制,统一按运营成本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