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大数据科技赋能 守护秦岭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03-26 16:37 来源:商洛市政协 记者: 作者:​镇安县政协 阅读: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与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及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做好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商洛市在制度建设、人力保障、财力支撑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监管的领域点多面广,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员力量薄弱。由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图斑核查工作任务重,经常需要步行几公里到山中拍照取证,但目前从事该项工作的镇村网格员多为镇村干部兼任,且无专项经费保障,使工作难度加剧。二是技术设备落后。县级层面缺乏卫星遥感、精准定位、地理绘图等设备,限制了监管作用的发挥。三是排查手段单一。县级问题排查主要依赖网格员日常巡查,效率低下且耗时费力。通常在省市通过信息手段发现问题反馈后,县级才进行补救整改,工作较为被动。

为此,建议:

一、强化资金支持。加大秦岭保护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将各级网格员的补贴列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补贴金,提高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巡查装备。充分考虑基层人员出行所需的车辆、装备的需求,配备无人机、马甲、对讲机、喊话器、登山杖等巡查装备,满足日常巡查需求。

三、科技赋能监管。加大与陕西省地理测绘院等部门的合作,充分运用科技化、数字化的手段,搭建智慧管控平台,利用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秦岭地区进行常态化持续监测,构建起“天地空”的管控格局,解决单靠人力日常巡查发现问题效率低下的问题,全方位保护秦岭生态,全力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四、整合执法力量。建议组建县级综合执法部门,解决多头执法、沟通不畅等问题,共同织密织牢秦岭生态保护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