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五化建设
持续提升赛事经济发展水平
9月1日,让全世界关注的体育盛会——U19沙排世锦赛在商洛圆满落幕,秦岭腹地的赛事余温仍在持续。借助U19沙排世锦赛的影响力,如何发挥已建成体育设施、场馆作用,做好“赛事+”文章,有效推进“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康养”等产业升级,推动我市赛事经济后续发展,建议:
一是推动赛事组织化。建立市体育局——县区体育运动中心——各种社会组织组成的领导架构,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和场馆,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气排球、羽毛球、篮球等比赛活动,加大各类赛事组织化程度,让以赛营城、以赛兴业、以赛惠民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新动能。
二是推动赛事群众化。向市民开放中心城区建成的33个羽毛球、气排球场地,充分发挥体协、武协等各类协会作用,广泛组织开展以篮球、气排球、门球、健身操、太极拳等为主的众多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推动赛事常态化。依托全市560多支排球、气排球队,以学校为主导,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培训机构“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常态化密集组织公开赛、交流赛等各类文体赛事,力争月有活动、季有比赛、年有汇演。
四是推动赛事品牌化。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市级游泳馆、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综合训练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积极构建举办综合性赛事的场馆体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秦岭传奇”赛事品牌,向上积极争取国际和国家、全省重大赛事落户商洛。高规格、高标准筹备举办好龙舟、拳击等品牌赛事,以赛事举办促进多元化业态发展,不断提升商洛在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推动赛事实效化。永久保留在比赛场地周边及城区、重点景区设置的文旅宣传咨询服务点,积极宣传商洛景区、民宿、美食等文旅相关产品,推动体、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市体育产业集团,加快建设体育产业科技园区,积极开发体育文创产品,全链条发展体育产业,着力提升赛事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