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立亚:实施社区“幸福工程” 助力“养老”变“享老”
“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让独居的老年人仍然生活在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小区中养老,同时护理员为老年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的生活照料。”商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商洛市委会副主委、陕西省商洛疗养院副院长寇立亚认为,可以推广家庭养老与社区服务结合型的养老新模式。
2024年商洛两会,寇立亚带来了一份《关于实施社区养老“幸福工程”的建议》的提案。他注意到,老年人出行不便,成为了老年人从社区到社会、加强社会参与的瓶颈。
寇立亚建议,由民政、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卫健、医保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和试点,聚焦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根据不同的土地属性、配套设施情况,综合考虑人口密度、老年人口状况、服务需求等因素,探索实施幸福工程,让老年人在社区就能获得充足的、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为更好完善提案内容,两会前,寇立亚专程调研了商洛金菊、丹凤金山等养老公寓,走访了四皓社区,同疗养院的老人和医护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发现,多数老人更向往“不离开乡土环境、不失去亲情陪伴、不改变生活方式”的养老服务。
寇立亚说,“要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两会上。”他建议,开展因地制宜延伸服务,借鉴山东省青岛市做法,发挥物业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快速响应”优势,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旅居养老”,打造旅居养老定点社区、旅居养老产业园,连接整合日间照料、社区治理、网格管理、慈善帮扶、志愿服务等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购、文娱、帮办出行等优质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需求。
“实施社区养老‘幸福工程’,仅靠政府之力远远不够,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在寇立亚看来,营造幸福工程营商环境是关键,他建议制定更新养老企业投资指南、养老服务政策措施清单,在投融资、土地、税费、补贴、人才等方面给予优惠措施,吸引更多优质的国企资本、民营企业、社会力量布局养老行业。
寇立亚还提倡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让老人便于出门、敢于出门,为加强老年人社会参与做好支持。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入职补贴、工龄补贴等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加大养老服务人才正面典型的宣传力度,增强养老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