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协新闻 >  政协动态

用“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圈出”群众幸福感

——商洛市政协党派联合调研协商座谈会小记

发布时间:2024-11-15 17:37 来源: 记者: 作者: 阅读: 打印

从家门口出发,一刻钟都能干些什么?买药、购物、餐饮、文娱、养老……近年来,商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速,百姓的生活品质不断改善,收获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刻钟”不再是一个时间单位,更是美好生活的“新”标注。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堵点?如何解决“小修小补”难?一刻钟如何“圈”出美好生活?11月13日,商洛市政协召开党派联合调研协商座谈会,围绕“打造中心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协商建言,献策出力。

2023年商州区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以来,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的思路,商洛及时打造建成了商业聚集式便民生活圈3个,街坊式便民生活圈8个,建设便民商业网点1425个,社区周边便利店、菜市场、餐饮店、药店等数量增多且布局更为合理,满足了居民日常消费便利化需求。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社区商业发展相生相伴,承载着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使命。市商务局副局长余敏荣表示,“中心城区虽然试点建成了11个便民生活圈,但商业业态品质、功能布局优化、社区自治管理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画”好“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调研组建议,抓好顶层设计和市级层面宏观配套政策制定,科学编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总体方案、布局方案和规划导则,明确设置规模、功能要求、配置标准、业态组合等内容,按照“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的原则,合理优化网点布局。

“从顶层设计上把规划布局做好,不仅要有政策支持,更要有良好的政策引导,比如,对生活圈内的微利企业给予房租的优惠或资金的补贴等。”市政协委员、民盟商洛总支副主委耿华表示,要为便民圈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环境,要联合生活圈内的运营主体、商户以及社区居民,通过充分沟通、有效商量来化解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让老百姓在这里切实体会到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在商中路社区调研,问及买药买菜、日常锻炼是否便利时,社区遛弯大爷大娘回答时脸上幸福的笑容,让我深深体会到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性。”民建商洛市委会副主委刘艳在发言时讲到,作为群众生活的中心,社区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与否,直接关乎群众的生活质量,要在服务“一老一小”上继续下功夫,让便民生活圈成为咱“一老一小”的“幸福圈”。

对于新建小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可以作为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但是对于老旧小区,该如何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做文章?市住建局工程处副处长田亚民认为,老旧小区以及城乡接合部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由于早期规划原因,缺少建设空间,在业态齐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配齐商场、超市、餐饮、医疗、教育、家政、快递、维修、康养等惠民便民业态。

针对这一问题,市自然资源局规划科科长陈力建议,考虑到老旧小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业态难以齐全的问题,可以统筹相邻或者相近的几个小区,带动整个便民生活圈,在几个小区形成的一个业态集群。

美好家园需要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市政协委员、委工委主任刘丹建议,按照“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的原则,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多方共商共管机制,加强社区自治管理,强化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以及重要业态的调整和引进等,要向居民了解需求、听取意见建议,实现服务规范、商户共赢、居民满意的良性循环。

市工商联副主席杨玲建议,用科技赋能提升生活品质,借助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建设智慧社区信息系统,构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打造集约式发展生态圈,鼓励数字化赋能,支持在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个环节深度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模式创新和市场要素精准配置,实现生活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高生活圈智能化管理水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