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协工作 >  视察调研

集中开展“走访企业委员 走进委员企业”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8-08 08:48 来源: 记者: 作者: 阅读: 打印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全市“两会”精神,充分发挥政协平台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市政协利用5至6月近两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了“走访企业委员、走进委员企业”集中走访调研活动,向企业家委员传递市委市政府全力助企发展、共渡难关的坚强决心,与企业委员进行面对面交流,问需求、听建议、解难题,为企业发展鼓干劲、增信心,为助推打好“四提攻坚战”、实现“六个做示范”广泛凝聚共识,贡献政协力量。

一、走访情况

分别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队,组成8个走访调研组,深入六县一区和商洛高新区、经开区,共走访调研委员企业66户,其中“五上”企业28户。

一是广泛凝聚共识。认真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精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全市“两会”精神;宣讲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打好“四提攻坚战”、实现“六个做示范”的部署要求。

二是倾力纾困解难。现场察看厂矿企业、生产一线52场(次),对委员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了基本了解,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一一分析,共同研究解决困难的办法,对企业提出的一些政策困惑,进行答疑释惑。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在用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34个,其余问题形成清单报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增强了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

三是倾听发展诉求。深入厂矿、车间等生产一线,与企业委员面对面交流,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召开座谈会39场(次),共收集到委员在加快惠企政策落实、人才引进、土地使用审批、债务化解、固定资产盘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89条,形成社情民意信息12篇。

四是激发履职热情。秉持当好“服务员”的态度,敞开心扉与委员真情沟通,协商研讨年度工作要点、委员履职落实情况,使委员们感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政协“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进了感情,激发了委员主动作为、建言献策的责任感。

二、委员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是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困扰民企发展的长期难题。受访的民营企业有80%都提到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普遍现象,这其中固然有企业自身原因,但商业银行对民企贷款抵押门槛高、缺乏有效支持民企发展的融资机制是根本原因。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该公司发展前景不错,但科技研发投入资金量大,仅能从秦商银行贷到小额贷款,且利息高、期限短,企业难以放开手脚。某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不少政策,融资成本总体下降不少。但是作为一家专注于技术的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很难享受到这些红利,市内无社会化融资渠道,担保公司太少,周转资金特别紧缺,希望能更好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是惠企政策落地慢,民营企业获得感不强。走访中多数中小企业反映,虽然从去年开始中省密集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中小企业如何才能享受到这些政策红利,缺乏有操作性的配套政策和权威解读,企业不知道如何申请,而且涉及资金奖励方面的政策往往迟迟难以兑现。某建设工程公司负责人反映,民营企业在立项、审批、贷款、税赋等方面仍被区别对待,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待民营企业也是内外有别、大小有别,重招引进来的外地企业,轻本土企业,重扶持大中型企业,忽视小微企业诉求。某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有的惠企政策申报,需要第三方评价机构认证,中介机构过多且评价、鉴定体系复杂,流程繁琐,导致惠企政策落实受限。

三是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受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压力的影响,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当前面临市场、资金、技术等诸多问题,投资前景迷茫,心态趋于保守。民营企业家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普遍认同,干事创业的底气不足。某项目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家对于国家大力推进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处于淡化和漠然的状态,缺少积极主动参与的心态,认为能落到实处的不多。觉得目前这种情况,能保本经营就不错了,扩大投资都是“瞎折腾”。

四是“要债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政府财力增长放缓,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较多,由此造成企业之间互相拖欠债务增多。某智能科技公司负责人反映,外地政府欠款4000多万,至今难以收回,公司资金周转压力很大。另外,一些外贸订单回款难,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2022年11月向阿联酋商家发出的4个集装箱的核桃仁共计425136.00美元,一直未收到货款,已授权中信保追讨货款,但至今没有结果。

五是企业用工处于“用不上、引不进”的两难处境。“高端人才引不进”和“新入职普通员工用不上”两头难问题成为困扰企业的突出问题。大多数企业反映,本地虽有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但无一技之长,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要,很难招到熟练的技术工人。高端人才更是难以引进,一方面各地市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一二线城市拥有的新鲜感和包容度以及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这些“软实力”我们还不具备,想要招到尖端技术人才、创新人才难度很大。另外,房价上涨过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硬条件”不足,也很难留住人才(包括产业工人)。

三、几点建议 

一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借鉴浙江温州等地的民间融资管理模式,制定出台“民间融资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资金互助担保”等民间融资行为,支持信誉度高、经营业绩佳、管理规范的企业通过自愿原则组建联保担保组织,开展短期融资业务,解决过桥资金成本过高的问题。逐步推动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科学匹配贷款期限要求,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6-10年流动资金贷款。

二要切实加大惠企政策的精准落实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好《陕西省大力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市县区对照这十条,对原有政策进行梳理,废除不符的内容。同时结合商洛实际细化政策内容,及时向全社会作好政策发布,提高政策知晓率,指导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增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

三要努力打造更加公平高效的政务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对待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持续推动窗口服务规范化、公开化。市县区对接“陕企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成“一站式”企业服务和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建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陕企通”涉企信息推送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及诉求进行受理、转办和反馈全过程闭环管理,切实提高诉求响应率、问题办结率和企业满意率。依法依规最大程度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增便利,着力打造公平高效的政务环境。

四要全力营造支持服务企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县区都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和政治待遇,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浓厚氛围,增强发展信心。持续深化“三乡”(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的先进典型,在子女教育、培训、就业、社保等方面多为“老乡”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五要建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市级层面建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发布相关数据,为制定政策、搞好服务提供依据。同时,将各级各有关部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将清偿拖欠企业账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落实惠企政策等作为考核重点,对问题解决及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突出的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