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高价值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5-04-15 16:47 来源: 记者: 作者:商南县政协 阅读: 打印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高价值产业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商洛市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高价值产业链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以商南县为例,据调查,目前全县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0.2%,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例只有0.27%,千家法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仅为1.34‰,在近3000家中小微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为21家,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科技人员不足100人,规上工业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为15.38%,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企业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占比等方面的差距也是愈发明显;无论是顺向开发还是逆向开发的产业,真正算得上有产业链雏形的也只有旅游、茶叶、香菇、钒业、无机盐等几个产业,其他的大多都还是“产业不链”“一枝独秀”,更谈不上适应高质量产业链的构建要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此,建议:

一、强化思想认识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挖掘我市生态、资源、文化三大潜能上下功夫,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通过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等举措,培育产业引领性强的集群性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誉,执着坚守,久久为功,为建设更加富裕美丽幸福新商洛贡献力量。

二、加强人才培养是关键。人才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打造高价值产业链的关键所在。一是健全多渠道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实施人才计划,加快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借鉴柞水经验,建立我市经济发展的人才智库、技术专家库,院士工作站,健全“飞地研发”“异地孵化”创新机制,完善“人才带活团队、团队做好项目、项目激活企业、企业带动产业”人才运作机制,依托核心技术团队开发,改造传统产业升级。三是通过政府部门干部和重点企业干部形成“双向”互动交流,培养经济主管部门管理规划指导人才和企业急需的人才,破解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高值化打造弱的问题。四是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实行深造培训和集中轮训相结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家和各类不同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

三、做好产业培育是重点。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字号”,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结合商洛市区域的资源基础现状,参考现有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征以及标杆企业的经验,商洛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要确立以新能源材料为核心,协同发展军工及合金材料和医药及基础材料为两翼的“一主两翼”的战略方向,规划15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全面建设,探索产业,夯实基础,建成陕西最大的综合性材料产业园;第二阶段:重点突破,巩固优势,行业领先,建成西部最大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第三阶段:延伸产业,拓展广度,参与全球,建成国家新材料领域的综合产品标杆企业。产业园发展近期方案为“三产业板块”:一是构建新能源材料及延伸产品发展产业板块;二是新材料产业板块;三是以辅助生产生活、综合回收利用的基础设施板块。在确定新能源产业链条时,力争做到相互衔接、相得益彰,为打造高值化产业链打下良好基础。

四、狠抓机制建设是保障。一是增强企业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加快工程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奖励,鼓励企业通过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产业协作与技术升级,并予以政策支持。二是用好“秦创原”平台。着力推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以高校优势学科为依托,商定产业链开发的研发课题和方向,加快构建成果产业化平台,打造科创产业和科创企业加速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三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把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就业作为重要条件,坚持“三不招”原则: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招,过剩产能和产出强度不达标的不招,环保不过关的企业不招,为打造产业链高值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