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1-24 15:25 来源: 记者: 作者:山阳县政协 阅读: 打印

近年来,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安排和部署,尤其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新建扩建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物联网购物中心,不断扩大有线电视覆盖率,广泛开展特色传统文化活动,采用农家书屋、农村文艺演出、农村电影放映等方式建设农民的精神家园。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上还比较薄弱,滞后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比较落后,缺乏有档次、有品位、吸引人的现代型文化阵地;二是现有文化阵地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农村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匮乏,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四是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除了电视娱乐消遣,留守农民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享受;五是利用棋牌室进行赌博的现象屡禁不止,有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有抬头趋势,这些问题已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重视程度不够,基层镇村对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偏少,对贴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意愿不强。二是经费投入不足,阵地建设受到限制。县镇村三级缺少对农村文化建设计划性、合理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资金投入,硬件缺乏,开展文化活动受到局限。三是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大多数基层文化站干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趋于老化。四是精神文化活动减少,且种类少、形式单一、层面不宽、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为此,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农村精神文化阵地建设。要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强化职责意识,提高重视程度,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要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采取新建、改建、合建等方式,实行资源共享,定期开展对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现场的检查监督。

二、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专职文化专干,注重知识化、年轻化、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健全农村文化管理队伍,每个村至少配备一名兼职文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村级文体活动。培育群众业余文体队伍,鼓励和指导现有的文体团队积极开展自编自演的文化娱乐活动,发挥好村级文化能人组织带领作用。

三、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公共文化经费需求。各级财政要从制度上确保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支出,投入重点向农村文化倾斜。要逐年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实行多元化集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与农村结对帮扶,拓宽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渠道。

四、加强服务管理,促进农村文化健康持续发展。要出台有针对性的农村文化阵地管理办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文化资源,扶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实现综合利用和综合服务。要把农村文化建设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推动农村文化活动持续开展。

五、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摸清当地农村文化特点,摸清群众文化需求,挖掘保护好当地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特色文化,积极开展时代特征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农村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文化之家”,为我市乡村振兴筑牢精神文化长堤,进而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迈向更好的未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