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11-12 17:29 来源: 记者: 作者:市政协教科医卫体委 阅读: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锻炼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强调,“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

通过对我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调研情况看,“小胖墩”稳中有降,但“小眼镜”仍居高不下,小学生近视率约17%,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率逾50%,同时存在肺活量指数下降、速度力量耐力下降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率呈连年上升趋势需要高度重视,2021—2023年分别为0.18%、0.4%、0.43%。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和加强我市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迫在眉睫。

为此,建议:

一、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推动强身健体运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讲话精神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在全市教育体育部门、中小学校、家庭及学生中形成自觉开展体育运动和增强身体素质的思想共识。特别是要立足“打造国际排球名城、建设中国康养之都”实际,推动气排球运动成为中小学生掌握的一项运动技能,推动一批健身场所建设及体育产业发展,推动我市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强身健体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校先行先试,推动体育锻炼增量提质。全市中小学校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向,让“素质比分数更重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做到“校内减负”。要开足开好体育课,充分发挥好“大课间”,充分利用好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充分保障学生每天最少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还回去”。同时要创新开展好校级运动会,力争每名学生参与比赛项目并享受竞赛乐趣,不断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体育锻炼成为中小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三、健全以体育人机制,常态开展体育锻炼。紧紧围绕以体育人中心任务,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以体育人工作机制,推动体育锻炼常态化、规范化开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体质检测与监测机制,建立完善的体质健康档案,动态调整和开展好适合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育竞技运动项目。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体育课程新标准,保质保量开好开足体育课。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步伐,将学校体育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机结合,为我市打造“赛事名城”提供坚强人才支持。同时,适时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我市打造“国际排球名城、中国赛事名城”添砖加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