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从“灾害链”的角度考虑防灾减灾

发布时间:2024-08-23 09:10 来源: 记者: 作者:农工党商洛市委会 阅读: 打印

灾害链就是一个重大自然灾害引发其他多个重大灾害,并呈现链式有序结构的灾害传承效应。我国地震学家郭增建在1987年提出了灾害链的理论概念和分类,将灾害链分为因果链、同源链、互斥链和偶排链等四类。因果链指在一种灾害发生后会诱发另一种灾害;同源链指基于同一原因在一些地区同时发生的一系列灾害;互斥链是灾害之间有此长彼消的关系;偶排链是暂时不明关系的灾害排成链的现象。

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是一个“灾害链”。不管是暴雨灾害,还是洪涝泥石流灾害,都可以看作一种自然灾害发生后,不断演化成其他灾害的过程。比如,暴雨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山洪,山洪又常常诱发泥石流,到达平原低洼处再形成洪涝灾害。从我市“7.19”洪涝灾害来看,暴雨引发山洪,继而诱发垮塌等灾情,灾害过程呈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延续性,符合因果、同源灾害链的特征。

为此,建议:

一、加强灾害链的研究。商洛作为陕西唯一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山区市,境内沟壑纵横、谷岭相间,再加上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的影响,暴雨、冰雹、连阴雨等灾害频发重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建议组建专门团队,从灾害链的角度,根据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研究在气象等特定条件下可能先发生哪种灾害,继而再发生什么灾害,以及不同灾害演化的条件、时间和规律,建立商洛市自然灾害链模型,分析各种灾害因子和变量关系,为防灾减灾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撑。

二、运用孕源断链思路。孕源断链减灾是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灾害发生,遏制灾害发展或蔓延的一种防灾减灾思路。为了防灾减灾,必须切断灾害链条,才能标本兼治。建议规划、国土、林业、城建等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运用孕源断链的思路。例如:在存在泥石流隐患的沟谷上游,杜绝采矿、采石等不合理开挖,不合理堆积弃土和矿渣,不合理开荒种田,乱砍滥伐,做好植树造林工作,稳固土壤不受冲刷,能够有效地减小泥石流形成时所需要的水动力,从根本上抑制泥石流的形成与爆发。

三、树立灾害链管理意识。灾害链管理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建议相关部门从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角度来审视和管理灾害,加强灾害链的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从源头治理、综合规划、过程监管等方面,完善协调机制,提升应对风险因素的修复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