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建议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材产业的资源利用、生产、使用环节有典型的绿色低碳循环特征,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30%,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
商洛市毗邻关中城市群,资源丰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发展装配式建筑建材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我市现有建材企业134家,规模上建材企业9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323家)的28.5%,陕西岭南佳泰新型绿色建材公司的50万m³ALC和20万m³PC生产线,洛南鑫磊恒达绿色建材公司的70万m³ALC生产线,基本达到装配式建筑材料标准。我市建材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14家,“瞪羚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有近80家企业有自己的实验室,企业重视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了良好科技支撑。但是,在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中,还存在发展规划亟待编制、政策鼓励支持不足、市场销路尚未打开、技术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特别是我市装配式建筑相关配套政策欠缺、推广不力,专业设计、施工人员匮乏,全市还没有一个较好的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将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材产业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努力在商洛建设中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助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以装配式建筑材料、机制砂石、新型墙体材料、建筑砂浆、建筑(装饰)石材、建筑功能材料等六大领域产品为主攻方向,科学编制《国家绿色建材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和《商洛市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规划》,将装配式建筑材料列为我市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成立全市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督促各县区政府成立新型建材产业链工作专班,实施产业链清单化管理、节点化调度、项目化推动。
二是大力推广示范应用。在严格落实《商洛市绿色建筑实施方案》《商洛市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细化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具体措施。将商州区列为市内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先行先试,到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以上,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并基本建立适合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为市内其他城市起到带头引领作用。
三是全方位扩大产业规模。以“补齐装配式建材产业短板,其他建材产业协同发展”为工作思路,树牢“项目为王”发展理念,谋划1至2个装配式建材产业园项目,做好项目落地可行性研究,强化精准招商对接,招引一批优质装配式建材企业落地商洛。积极推进有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的水泥、商混、砂石企业向装配式建材转型升级,鼓励预拌砂浆、加气板材、石材和木材深加工、功能性建筑材料企业发展装配式建材所需的配套产品。
四是多维度打造产业品牌。深入实施行业联盟计划,组建商洛市绿色建材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合理竞争,避免相互压价、恶性竞争,规范行业自我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创建名优企业计划,以装配式建材及配套产品为重点,制定商洛名优建材企业评选标准,每年评选20家名优绿色建材企业和20个名优特色建材产品,并发布商洛名优建材企业和名优产品名单。深入实施商标品牌计划,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每年确定一批商标品牌战略重点建材企业,进行全方位指导服务,提升商洛建材企业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五是多举措打造过硬人才队伍。建立绿色建材行业技术人才库、新型(绿色)建材专家库及专家咨询机制,定期组织举办绿色建材产业链人才培训班,提升市、县产业链专班协调推动能力及企业经营发展理念水平,多举措为装配式建筑材料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