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农村扶贫资产管理的建议
农村扶贫资产管理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扶贫资产管理,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扶贫资产规范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动态监测管理,有效保障了农村扶贫资产安全规范运营,但由于扶贫资产数量大、涉及部门多,范围广,经充分调研,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项目经营不善,资产效益较差。以商南县为例,约7%的村经营性资产经营不善,运行困难,效益较差,集体经济经营过程中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经营难度较大;公益性资产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现象。
2.后续投入不足,项目运行艰难。以商南县为例,约5%的村集体自主发展的种养业等处在发展初始阶段,后续需大量资金投入,由于受到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意愿减弱,招商引资难度大,导致部分产业资金持续投入不足,运行艰难,停工停产。
3.激励机制不全,群众参与度不高。扶贫项目后续管理、连带责任、奖励激励等机制不健全,大多数村集体主要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发放分红等形式来体现,收益分配方法简单,农户得到直接收益较少,导致群众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参与度不高。
4.专业人才短缺,资产管理不规范。相当一部分村(社区)干部对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等知识学习不够,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导致村集体账务管理混乱,资产折旧比例不清晰、剩余估值核不准、资产管理不规范,影响了扶贫项目发挥效益。
5.实施监管乏力,存在流失风险。部分项目前期缺乏可行性论证、没有充分调查百姓需求,导致部分村集体经济投资出现亏损乃至灭失;个别项目建成后缺乏维护监管,出现资产闲置停用、损毁浪费等风险。
为进一步明晰扶贫资产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好监管权,建议:
1.强化人才支撑,提升资产效益。组织带动乡贤能人投身乡村振兴,鼓励能人自主经营村集体经济,调动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和积极性;强化技能培训,开展咨询答疑,打造一支懂市场、会销售、善经营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有效利用专业人才队伍,以专业人才推动农村扶贫资产效益最大化。
2.加强政策扶持,持续加大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创新产业项目投入方式,补足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有效盘活资产。科学安排资金,发展休闲农业、民宿产业、乡村旅游。在产业发展方面,既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又要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延伸产业链,做到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使农户每年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优化经营模式,健全利益机制。按照“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乡村振兴组织推动、要素保障、责任落实、督查考核等机制,健全完善利益联结、奖励分配、长效管护、防返贫动态监测等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扶贫资产经营管理模式,鼓励从实际出发,落实和创新扶贫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分置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产的帮扶作用。
4.精准建立台账,及时确权移交。对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各类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涉农整合资金、行业帮扶资金、苏陕协作、社会捐赠、对口帮扶、地方债券等扶贫资金资产全面梳理,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三大类及时确权登记,精准建立台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完善,形成资产确权、登记、移交、使用工作闭环,不让扶贫资产“闲”下来。
5.强化监管措施,防范投资风险。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权责统一”的扶贫资产监管工作体系,及时开展全县扶贫资金、资产和项目等常态化专项督查,严防扶贫资产信息“错、漏、重”问题发生,积极防范资产闲置、流失、浪费和滋生腐败等风险,加大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纠查力度,确保资金发放到位、资产保值增值、安全高效运行、效益长期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