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卡手机”隐身校园应引起重视
2024年3月份以来,一些手机交易平台、网络商城热销、租赁一款“饭卡手机”或“爆改手机”,并悄然流行于中学生之中,成为校园新宠。此类“饭卡手机”并非品牌手机,而是将旧手机零件拆解后重新组装,伪装成饭卡的样子,可以和普通手机一样上网、看视频、玩游戏,厚度不到1厘米,售价几十元到1000元不等。从外观看,这种手机和普通的学生饭卡没有差异,只有通过特定的眼镜才能看到手机内容,隐蔽性极强,危害及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其一,商家借助科技技术推出“饭卡手机”,明显针对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差的中小学生,其目的无疑缺少善意,追求利益。其二,一部手机从生产到销售,需要对硬件、软件、资质等方面进行认证许可。“饭卡手机”多由报废手机改装而成,其合法性、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认定。其三,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饭卡手机”相关内容在标题上显著标有“上课不被老师发现”“学生党平价好物”“学生党福音”“摸鱼神器”等字样,存在不良诱导倾向。其四,“饭卡手机”隐入校园,打破了学校的手机“禁令”,增加了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难度。
为此,建议:
1.政府加强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加强对“饭卡手机”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跟进,加大规范和审查力度。对不合格产品和违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纠正查处,并收缴违法所得,从源头上打消不法商家钻营法律空子、打时间差的念想。
2.商家合法经营。商家和科技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应充分考虑让科技真正为人类带来福祉,而不是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监管,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电商平台应做好自身的主体责任,对违法违规和不合格产品及时下架。
3.平台正面宣传。社交平台对相关产品进行宣传推介时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及时主动删除涉及诱导青少年消费的内容,避免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4.家校管疏并举。学校对“饭卡手机”要严格管控,坚决落实好《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时,学校和家长要做好教育引导,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做到疏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