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市乡村旅游受地区自然、人文、民俗、农产业等资源同质化的影响,从而发展趋向于同质化,缺少差异化和特色性,在乡村旅游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很难形成品牌效应、旅游IP输出。为此,建议:
一、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促进融合发展。在“全”上着眼,“域”上着力,“精”上提质,从全要素角度出发,将“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板块全面融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从旅游孤立的点向区域内全行业、多领域、农业产业融合性的方向迈进,做到乡村旅游处处皆风景、时时有服务的“旅游+”或“+旅游”的全域模式。只有将小区域的乡村旅游精细化、市场化,才能推动县域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二、深挖特色性“内核”,为乡村旅游赋能。每个乡村都有“乡愁基因”,相对共性资源有自然生态、人文建筑、农业农耕、传统美食等元素,我们要深挖特色化的元素,例如:“吉”字窗符号的由来在农耕文明地域民俗文化进程中演变,以及与“我”产生“乡愁”怎样的共鸣,在乡村旅游中以怎样的旅游属性的载体呈现,让游客得到带有地域性的心灵体验。各个地区“乡愁”符号既纯粹特别,又各不相同,深挖细研并结合当地乡村旅游实际,发展形成差异化特色性旅游链,是破解千篇一律搞乡村旅游的关键。要牢记乡村旅游规划最终要满足的是大众对“乡愁”升华到精神层面的需求。
三、开发地域符号性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产品阵营化输出。市县之间的“乡村旅游”要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比如提及南京,就会想到盐水鸭、雨花茶、固城湖螃蟹、白马黑莓、横溪西瓜等10余件地理标志农产品,共同组成了南京“国字号”地标农产品的阵营。因此,商洛的乡村旅游建设要开发带有强烈地域符号性的旅游产品,差异化细分领域,形成商洛各县区域的“IP”旅游产品阵营化输出。
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酝酿出品牌化的力量。发展乡村旅游就要更加注重和珍惜唯一性品牌的塑造,商洛市“IP”旅游产品阵营化稳定输出以后,我们把这个“金子”般的核心内容抓住,就能够逐步系统化、精细化把控乡村旅游品质,再结合立体化的营销输出,就能破解乡村旅游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现象,推动商洛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