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快实施西商融合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4-10 09:08 来源:市政协 记者: 作者: 阅读: 打印
  2018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我市商州、洛南、丹凤、柞水"一区三县"纳入其中。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西安、渭南、铜川、商洛、杨凌规划统筹、建设联动、发展融合;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进一步提升西安同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协同发展水平。实施西商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两市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要素流动、补齐发展短板。1月10日,西商融合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两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西商融合发展进入实质阶段。
  为此,建议:
  (一)搭建"四大对接平台",打造西商融合发展最优"生产圈"。一是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借力西安高铁东站建设和片区开发,在西安建设商洛"飞地园区"。协同共建商洛高新区、商洛经开区,或者,在商洛中心城区设立西安商洛产业开发区,促进商洛"3+N"产业与西安"六大支柱产业"协同发展。二是搭建服务对接平台。建立两市总部经济合作发展平台,推动西安总部企业在商洛成立制造总部、营销总部、售后服务总部等,扶持商洛本地优质企业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搭建科创对接平台。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动西安高校、科研院所和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在商洛设立创新创业研发平台。四是搭建数字对接平台。加快"秦岭智谷·数字商洛"建设,积极引导西安的人才、技术、资金汇聚商洛。
  (二)推进"五个一体化",打造西商融合发展最佳"生活圈"。一是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西十、西康高铁建设,谋划实施312国道提升对接工程,加快西合高铁、商洛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建设"半小时高铁圈、一小时通勤圈"。二是推进电网建设一体化。在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全钒液流储能及氢储能方面积极合作。三是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西商教育同行计划",促进两市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实施"西商医疗三同计划",建立西安市属公立医院与商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协作机制,推进西商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健康档案共享、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四是推进康养旅游一体化。打造"西商一体化大旅游圈",共建旅游精品线路,引导两市景区、旅行社等开展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优惠互利等活动。打造"宜居康养城市",深化文旅康养、气候康养、医疗康养、森林康养等方面合作。打造集西安老字号、商洛美食、特色民宿为一体的新型消费热地。五是推进创新创业一体化。共建商洛"双创"基地,推动社保、医保、工商财税、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等"跨市通办"。把"双50"落实到商洛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
  (三)建立"三大协同机制",打造西商融合发展最美"生态圈"。一是建立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机制。联合开展秦岭生态修复,协同推进"五乱"整治等工作,在蓝田和商州间形成环贯秦岭的天然生态景观通道,谋划建设秦岭国家公园等工程。二是建立环境质量协同监管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联合共管与信息共享,推进秦岭生态监测体系和气候适应性城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三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探索机制。合作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协同探索建立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实施"引乾济石"调水提升工程,打造秦岭生态区域公用品牌。
  (四)强化"三项制度保障",打造西商融合发展常态"工作圈"。一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两市定期研究、协商重大事项,讨论确定融合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任务等。坚持规划先行,夯实产业支撑,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等领域对接衔接。二是实行专班推进制度。建立工作推进专班,定期调度推进重点事项、重大项目和重要平台,力争每年都有新突破,推动西商融合走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前列。三是实行交流互动制度。两市定期开展互访,两市干部实行常态化挂职交流和跟班学习,围绕重点领域举办交流、论坛等活动,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的开展精准招商。
  (五)争取"三项国省支持",打造西商融合发展共享"朋友圈"。一是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支持开展西合高铁、商洛支线机场前期工作,推动其纳入国家规划、早日开工建设。二是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如陕南专项资金、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等)给予西商融合类项目倾斜支持。三是争取省级层面推动省属国有企业在两市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和科技研发基地。(民建商洛市委会反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