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建言议政

激活戏曲文化瑰宝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1 17:13 来源: 记者: 作者:市侨联党组书记 刘 丹 阅读: 打印

商洛,不仅拥有秀美的山水生态文旅资源,更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地方戏曲文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花鼓为代表,连同秦腔、道情等剧种,共同构成了商洛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淌在商洛人血脉中的乡音乡情,是这座生态旅游城市独特而鲜活的文化标识。推动地方戏曲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是破解戏曲传承困境的关键钥匙,更是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战略选择。为此,建议:

(一)深化“戏曲进景区”,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一是开展主题性驻场演出。在金丝峡、牛背梁、漫川关古镇、棣花古镇等景区,策划推出常态化、高品质的商洛花鼓、秦腔等主题性驻场演出。剧目选择上,既要精选如《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月亮光光》等经典曲目,又要结合景区特色和游客爱好,创排短小精彩、互动性强、富有地域风情的“微剧目”,例如,在棣花古镇设置“宋金边城”快闪剧场,以互动问答形式增强参与感。二是提供沉浸式场景演艺。在古镇、古街等特定区域,探索打造沉浸式、行进式戏曲演艺。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不经意间邂逅“戏中人”,感受“戏中景”,成为“戏中客”,深度体验商洛戏曲的魅力与风土人情。三是突出“非遗”活态展示。在游客中心、文化驿站或特定区域,设置戏曲文化展示体验区。开发“戏曲文化护照”,游客集满景区体验印章可兑换限定文创礼品,提升旅游消费粘性。邀请传承人进行片段表演、脸谱绘制、乐器展示、唱腔教学等互动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提升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开发戏曲主题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一是精心设计特色旅游线路。设计“商洛戏曲寻根之旅”、“非遗文化体验之旅”等主题线路。串联戏曲博物馆、专业剧团排练场、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特色演出场所(如漫川古镇剧场)、相关历史遗迹等,形成完整的戏曲文化体验链条。二是积极研发戏曲文创产品。深入挖掘商洛花鼓、秦腔等剧种的视觉元素、音乐旋律、经典台词、故事IP等,开发具有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文创产品。例如,设计以商洛花鼓经典人物形象为蓝本的玩偶、制作带有戏曲脸谱图案的手机壳和明信片、开发戏曲主题的音乐盲盒等,让游客能够将商洛戏曲文化“带回家”。三是开发戏曲主题民宿与餐饮。鼓励在景区周边或特色村镇打造融入戏曲元素的主题民宿、餐厅。在环境装饰、服务人员服饰、特色菜品命名等方面融入戏曲文化符号,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创新传播营销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一是新媒体矩阵赋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平台,制作形式新颖的戏曲内容,邀请知名网红、旅游博主参与戏曲演出直播,策划线上挑战赛、话题营销,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实现“破圈”传播。二是节庆活动引爆。策划举办“商洛戏曲旅游文化节”、“商洛花鼓艺术周”等品牌节庆活动,集精品演出、非遗展示、学术研讨、旅游推介、文创市集于一体,形成聚集效应。三是“戏曲+科技”体验。探索运用AR、VR技术,在景区或特定场所开发戏曲互动体验项目。例如,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即可“看”到虚拟名角在实景中表演,或体验“换装”扮演戏曲人物,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四)强化保障与协同,构建融合发展生态。一是加强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引导资金,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市场主体培育与联动。鼓励专业剧团、景区运营公司、旅行社、文创企业、民宿业主等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组建文旅融合联盟或项目公司,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三是人才培养与内容创新。培养一批既懂戏曲艺术又懂旅游市场、熟悉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设立戏曲创作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创作者深入基层采风,挖掘商洛民间故事,创作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新剧目,推动地方戏曲文旅融合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