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强阵地 推动商洛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艺院团则是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市文艺院团在传承地方戏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展示商洛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然而,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文艺院团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编制管理受限,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当前文艺院团存在超编与人才紧缺并存的矛盾。一方面,由于编制核定受限,部分院团虽超编却无法招录急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受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骨干人才流失严重,编剧、导演、舞美设计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年轻演员培养体系不完善,老艺术家退休、中年演员断层、青年人才匮乏的局面日益严峻,严重制约院团的艺术创作和演出水平提升。
(二)基础设施薄弱,艺术创演条件落后。多数文艺院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院团办公场所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有的院团长期借房办公,缺乏稳定的排练和创作场地,新建剧院项目因资金短缺进展缓慢。舞台灯光、音响、幕布等演出设备陈旧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剧目对声光电效果的要求,既影响演出质量,还存在安全隐患。办公设备老化,数字化水平低,严重制约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运营机制不活,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在资金保障方面,财政仅按一定比例拨付基本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创作经费严重短缺,住房公积金、降温取暖费等基本福利未得到保障。在运营模式上,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市场化运营能力薄弱,缺乏文创产品开发、商业演出运营等多元化收入渠道。内部管理运行机制需完善,用人权、分配权受限,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充分调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上述困境问题,现就推动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拓宽引才通道,深化院团改革激发活力。一是畅通引进优秀戏曲专业人才通道。结合戏曲专业人才特点,合理确定招聘方式,按照特人特招、特事特办原则招聘引进优秀专业艺术人才。各文艺院团现有的演职人员根本无法满足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演出需求,建议编办、人社部门,调剂增加事业编制,确保第十一届陕西省艺术节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二是推进文艺院团全额财政拨款改革。通过稳定的财政保障夯实发展根基,确保创作经费与人员待遇。同步建立灵活人才流动机制,针对年龄偏大、难以适应高强度演出的人员,提供转岗、调岗等多元化退出渠道,同时优化招聘政策,定向招收年轻演员,补充新鲜血液。通过双向流动机制,有效改善人才结构,破解人才老龄化与短缺难题,激发文艺院团内生动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夯实艺术生产基础。一是将院团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文化发展重点工程。积极争取省级、市级专项支持资金,优先推进危旧办公场所改造、新建剧院项目竣工等重点工程,确保院团拥有安全、稳定的办公和排练场地。二是设立舞台设备升级专项资金。加大对演出设备更新换代的投入,引入数字化灯光、音响、幕布系统,建设智能化排练厅和线上演出平台,提升艺术呈现效果和传播能力。改善办公条件,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三)借力政策机遇,提升院团发展能级。一是紧抓2026年第十一届陕西省艺术节举办契机,将文艺院团建设纳入全市文化发展规划核心任务,从顶层设计层面统筹资源配置。市级设立商洛市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为院团发展提供专项支持。二是聚焦重点精品剧目创作、青年人才梯队培养及演出设施升级改造,通过政策赋能与资源倾斜,推动院团在艺术创作、人才储备、硬件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文艺院团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为地方文化繁荣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