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两手抓 激发康养之都建设新活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健康体育产业作为中国康养之都建设的六大产业之一,精心打造“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精品赛事,先后承办了沙排U19世锦赛、全国自行车赛、丹江龙舟公开赛等国际国内赛事,既为全国、全世界奉献了精彩、简约、安全、令人难忘的精彩精品赛事,也全方位打造展示了“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城市品牌,让世界认识了商洛,让商洛融入了世界。就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用好“秦岭最美是商洛”名片,全力打造竞技体育基地。充分发挥秦岭山水、“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及西安后花园的交通区位优势特点,建立政府引领、部门协同、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体育发展机制,持续推进赛事经济发展。一是继续打造高水准体育赛事。将拉动作用明显的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男篮挑战赛、沙滩排球赛、马拉松赛、摩托拉力赛等国际、国内、省内重大赛事确定为重点发展竞赛项目,精心策划、持续开展竞赛活动,邀请世界各地专业选手来商参加专业组比赛,提高商洛体育赛事知名度。二是积极推进特色基地建设。用好22℃商洛金字招牌,主动对接专业院校、运动队、赛事公司,依托现有体育场馆、特色运动小镇、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积极推进专业机构在商设立专项训练基地,建造更加规范上档次的自行车赛道、马拉松跑道、登山主道、森林步道、蹦极、足球等运动场地,争取早日建成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综合训练中心和“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及中华龙舟训练基地。三是成立职业体育俱乐部。抓住国家政策支持和赛事市场化运作时代来临的历史机遇,成立职业体育俱乐部,加强体育竞技活动组织,为职业运动员参加职业联赛搭建平台。
二、广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聚力发展全民文化体育事业。紧扣建设中国康养之都总目标,按照“体育赛事搭台、宣传康养之都、展示城市形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目标导向,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一是通过城乡体育大舞台承办丰富多彩的比赛,加强横向体育串联。承办县(区)与县(区)、镇与镇、社区(村)与社区(村)、学校与学校、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体育比赛,激发城市活力,改变市民精神面貌。举办秦岭徒步走、野炊、户外登山、健身操、柔力球、花样跳绳、健身秧歌、健身瑜伽、武术等群体比赛,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民间锣鼓、舞龙舞狮、竹马旱船、社火芯子、秧歌小品、踩高跷等比赛活动,并进行项目串联,定期、定点在各县(区)巡回表演,实现民间传统娱乐活动与群众体育比赛的有机结合。三是加大城乡群众健身器材的建设及管护。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要求,在社区(村)人员集中、交通便利之处选址建设群众健身广场,加强健身器材的维修和管护,充分发挥健身器材的作用。
三、依托体育赛事促进旅游发展,进一步激发康养之都活力。立足“中国康养城西安后花园”城市定位和建设西商生态圈、生活圈、生产圈目标,全力做好“赛事+”的文章,不断延续体育赛事的热度,持续提升“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一是结合商洛资源禀赋,推出更多满足游客需求、富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品牌线路。将金丝大峡谷、天竺山、牛背梁、木王山森林公园及棣花文化旅游、江山景区、漫川古镇、凤凰古镇等商洛名山美景串联起来,设计推荐3—5日康养旅游专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商洛旅游。二是建设丹江文化旅游长廊,打造商洛主题活动品牌。依托秦岭腹地和商洛特色文化,发掘利用非遗资源,举办名人演唱会、开展诗词朗诵、排演秦腔、商洛花鼓、商洛道情、镇柞渔鼓、洛南静板书节目等在景区景点开展驻场旅游演艺、流动性文艺演出、非遗技艺展演。推出一批具有商洛符号的文化文物、戏剧、动漫游戏衍生品等文创和数字产品,全面塑造“丹江源头第一城”“22℃康养之都”品牌。三是在秦岭腹地建设“商洛秦岭野生动物园”“商洛秦岭植物园”,集中展示秦岭山区野生保护动物和秦岭名贵中药材等特色植物。使来商游客走进秦岭,认识秦岭,了解商洛,接近大自然,认识秦岭的山水树木和珍稀动物,体验商洛大自然和康养之都的独特魅力。四是注重融合创新,激发康养之都活力。围绕秦岭最美是商洛主题,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发展康养旅游、医药保健产业,为游客提供健康疗养、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职业病疗养等特色服务;抓好康养民宿新建项目,借鉴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柞水县阳坡院子·松云山舍先进经验,做好现有民宿的改造提升、规范管理、品牌创建等工作;积极培育绿色健康食品,加强保健品、饮料、食品、药膳等功能食品研发,全力打造商洛城乡新面貌,激发康养之都建设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