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群众体育水平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促进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了人力资源素质,推动了体育强国建设。据统计,“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5%,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35岁提升到现在的77岁。”近年来,我市群众体育事业全力融入中国康养之都建设,承办了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等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陕西风采、商洛韵味”的体育盛会,实现了商洛群众体育工作的重大突破。为推动群众体育乘势发展,以群众体育助力中国康养之都建设,特建议如下:
一、发展重心转变,提高服务意识。在坚持协调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基础性地位,以群众体育工作夯实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基础。要以《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增强对发展群众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群众体育中,加强对群众体育工作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根据群众体育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从观念、组织、方法、文化、保障等方面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群众体育运动深入开展。
二、执行力度转变,加强组织监督。在坚持制度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制度的执行效果。首先,建议加大制度宣传,提示大众哪些行为是违规的,要让群众知道这些违规行为是受到制度限制和禁止的。其次,要完善监督、评价体系,改善群众体育服务监督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主体缺位”“监督不力”的问题,明确监督主体的职责、任务及效果评估,增强法治化管理意识,强化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度,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评价通路。同时,充分发挥第三方作用,打破监督方式相对单一的模式,不断丰富监督方式方法,以强有力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推动群众体育工作落地落细。
三、管理方式转变,引入市场竞争。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以市场手段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一方面,政府及主管部门坚持群众体育运动的广覆盖原则,制定完善群众体育发展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加强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保障大众最基本的体育权利,及时了解老百姓的诉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积极进行建设,不断满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另一方面,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在政府引导下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多元化治理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全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体育产品的生产、供给和群众体育具体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鼓励社会捐资、企业投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支持公益性群众体育事业建设的途径,建立灵活高效的投融资机制,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元化的新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民办体育场馆、商业健身场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及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
四、文化取向转变,加大多方宣传。在坚持重视硬件投入的同时,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逐步引导和改变群众的体育文化意识,引导群众将科学健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使群众体会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力求通过多种平台、渠道及手段加大群众体育文化宣传,使大众对体育锻炼产生新的认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定期向大众发布体育健康常识,也可利用互联网络及电视媒体向大众进行体育健康知识传播。利用体育专业大学生,定期到不同社区对锻炼人群进行培训,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讲座等等。通过正确的文化引导,让群众切实感受体育就在身边,每个人都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终生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