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建言议政

深化文体旅康养融合发展 赋予康养之都建设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11-01 08:14 来源: 记者: 作者:市政协委员、洛南县政协主席 李江峰 阅读: 打印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中国康养之都后,如何深化文体旅康养有机融合,赋予康养之都新内涵、新动能,就成为实现商洛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为推动深化文体旅康养融合发展,实现体育兴城、文旅兴业、康养增质,以“体育+”赋能,多维度、全方位展示商洛深厚的历史文化、优质的生态环境、强劲的发展动能,不断擦亮“22℃·中国康养之都”品牌底色,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融合”政策体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编制《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纲要》,以商洛巨大的生态发展优势为基础,构建符合商洛实际、市县各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产业体系,为中国康养之都建设提供遵循。二是建立统筹机构。成立市级高规格的工作专班,明确部门牵头,将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产业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在产业布局、平台建设、项目推进、政策支撑和配套措施等各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抓得实、有成效。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建议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等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融合”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体育公园等硬件基础设施,加快景区WiFi、移动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民宿、乡村驿站、文化创意园等建设,全面提升文旅体康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影响力与对外形象。二是争取项目支持。围绕“西安后花园、中国康养城”定位,策划“竞技体育+康养”“体育产业+康养”等项目,吸引发展温泉康养、体育休闲和乡村旅游等康养度假类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投入,引领带动我市文体旅康养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依托我市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平台招商、协作招商、网络招商”新型模式,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形成落地一批文化体育与康养旅游融合项目。

三、打造“融合”特色品牌。一是以赛促旅以体兴业。通过体育赛事‘搭台’,推动“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商贸”等融合发展,引导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打好“赛事吸引客流+文化活动赋能+旅游扩大消费”的文体旅“组合拳”,打造出独特的“赛事+旅游+体验”的新业态,吸引更多游客来商游玩体验,带动经济提速发展。二是以文塑体,以体彰文。商洛秦楚文化交汇、多元文化并存,兼北方之豪迈、融南方之灵秀。在“体育+城市建设”上,融入文化元素,让体育公园不只是健身的新载体,更是旅游的新地标,让文化效应加速释放,体育功能不断外延。通过举办沙滩排球、马拉松、山地骑行等国际、国内知名赛事和文旅活动,充分展示商洛城乡发展、自然优势、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的特色和魅力。三是以“体育+”推动“康养名城”建设。将“体育+康养”作为我市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的重要举措,积极策划申报和打造国家级、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把特色体旅精品线路与品牌赛事结合起来,围绕“一县一品”,因地制宜开展龙舟、太极拳、游泳、垂钓、漂流等地方特色体育活动,依托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农旅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体育产业体系。通过“体育+”的“乘数效应”“融合效应”“带动效应”,为建设中国康养之都、美丽中国先行区蓄势赋能。

四、加强“融合”队伍建设。加强体育、旅游、康养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托商洛学院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体育文旅康养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定向培养、交流学习、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把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产业类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体育人才,并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内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人才专家库,为我市文化体育旅游康养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