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期 我有所为
——柞水县政协委员建言之声
汪太耀委员:改造体育场馆 助力全民健身
针对县城体育场超期服役、设施老化的现状,汪太耀委员建议抡起改革之锤,实施场馆改造“三提升”工程:拆除破损设施,重做防水层与塑胶跑道;疏通排水管网,升级照明系统;规划多功能分区,增设健身器材与智慧管理系统。项目建成后,可容纳3000余人同时运动,不仅能承办省级体育赛事,更将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预计使县域经济体育锻炼人口提升至40%以上,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
张亚丽委员:创新养老模式 守护银发幸福
针对养老服务存在的区域失衡、医养脱节等问题,张亚丽委员提出“三维发力”方案,串起银发族群的服务经纬:建立“普惠+特困”分层服务体系,新增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个;实施敬老院“焕新计划”,引入社会资本,建设3家高端养老机构;打造“智慧养老云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开通远程诊疗,培训专业护理人员200名。通过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全县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覆盖率100%。
柯长斌委员:强化防洪工程 构建安全屏障
结合“7·19”洪灾暴露的短板,柯长斌委员建议开展河道安全“清障行动”,在河道整治中勾勒安全与美丽的双重曲线:对12处改河工程进行汛前全面“体检”,重点整治3处超限淤积涵洞,通过拓宽断面、加固堤防、铺设生态护坡等措施提升行洪能力;同步实施“海绵河道”工程,建设雨水调蓄池5座,打造防洪与生态双赢的示范流域。项目实施后,将使县域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预计减少洪涝损失超5000万元。
王新茂委员: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绿色动能
针对矿产冶金产业短板,王新茂委员提出“链主引领”发展策略,以链主企业为引擎,驱动产业升级的绿色列车:引进2家龙头企业整合现有矿企,形成采选-冶炼-加工全产业链;建设贵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园,开发高纯度金银铜钛等5类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基地,年处理能力突破10万吨;构建尾矿资源化利用体系,生产新型建材30万吨/年。力争三年内新增规上企业15家,产业附加值提升40%,带动就业5000余人。
这些提案,既有“拆旧立新”的破局勇气,又有“绣花功夫”的民生温度;既展现“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更彰显“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从全民健身的“小民生”到防洪工程的“大安全”,从养老服务的“夕阳红”到产业升级的“朝阳绿”,政协委员们以赤诚之心丈量发展坐标,用务实之策勾勒民生图景,在秦岭深处奏响新时代的政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