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动”中推动 于“四力”处发力
编者按:江苏省如皋市政协在推动委员履职向新提质的创新实践中,始终坚持学习驱动、机制联动、平台促动、创新带动,全面提升委员履职的内动力、创造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努力以委员队伍之优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新实践。现将如皋市政协《在“四动”中推动 于“四力”处发力》一文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一、坚持学习驱动,全面提升委员履职内动力。坚持学习驱动是根本。如皋市政协始终坚持以“书香政协·同心筑梦”委员读书品牌为抓手,以实施“三大工程”为重点,构建起完善的学习与研究体系。“党性锤炼”工程深入推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系统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类活动寓共识于学习。“学习赋能”工程不断完善,健全“月、季、半年、年、届”学习制度及“线下+线上”学习体系,服务协商履职,全面提升委员素质。“文化铸魂”工程持续深化,加强“书香政协”建设,引导委员组建读书小组,凝聚共识。筹建多功能文史馆,深度参与文化工作,以“政协之能”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二、坚持机制联动,全面提升委员履职创造力。坚持机制联动是保障。如皋市政协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机制建设。以“规范”筑牢制度保障,围绕党政工作、民生需求、改革难点,多方式制订年度协商计划,完善多元参与机制,构建全面的协商议政工作体系。用“清单”推动委员履职,遵循可量化等原则,科学“定单”“派单”“结单”,制定责任清单,建立界别群众代表信息库。重“闭环”强化履职管理,鼓励委员反映诉求,联合多方开展监督,了解进度并跟踪,形成互补履职体系。
三、坚持平台促动,全面提升委员履职向心力。坚持平台促动是支撑。如皋市政协始终依群众“需求菜单”定“履职清单”,搭建多元履职平台,彰显“人民政协为人民”。以委员工作室为依托,出台建设标准。支持设立“委员个人工作室”,引导设立“界别组委员工作室”,与多室合一,按“八有”标准工作,收集社情民意。以联系界别群众为纽带,构建履职“新格局”。突破编组,按界别和行业特点编组,破解相关问题。各界别发挥优势,服务发展,如农业农村界助力农产品产业化等。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汇聚履职“大能量”,推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落实见效。
四、坚持创新带动,全面提升委员履职影响力。坚持创新带动是关键。如皋市政协创新推出多种联动协商新模式。持续深化专委会和相关界别委员协同联动协商,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与委员专业优势,形成三大调研协商特色。开展“界别工作提升年”活动,确定“界别协商议事月”“联系界别群众日”,深度协商助推助解发展事项与群众难题。今年已形成高质量报告20篇,提出建议430余条,成果转化落实260多条。这些创新模式推动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