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他山之石

用心用情“双联系”协商监督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4-06-28 14:55 来源:《中国政协》 记者: 作者:苏州市相城区政协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工作要求,市县政协如何贯彻?今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政协用创新实践作出了一份较好的诠释,即充分发挥广大委员贴近基层群众的优势,探索创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了主席副主席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双联系”工作机制,引导全体委员积极建言、深入协商、参与监督,推动政协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

一、坚持政治站位,践行“联系”的价值理念

一是政治性要求。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承担的是政治任务,开展的是政治工作。“双联系”工作,反映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政治方向和价值理念,体现了政协从政治上想、从政治上办的政治站位。将每月20日定为“联系日”,把全区257名委员全覆盖下沉“联系”,多方式进行建言、协商、监督,激发委员为民情怀,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了委员“讲政治”的首要要求和根本义务。

二是能动性履职。每一个委员就是一个好资源,让每一个委员有施展的空间,充分释放潜能,势将形成政协工作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建立委员进专委会制度,全面实施委员入社区网格、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实现“联系”的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有效激发委员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了委员积极履职新常态。

三是人民性导向。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服务人民群众,是政协工作的“主峰”“一领”,也是“双联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结合点,注重搭建政企沟通、政民互动、上下贯通的桥梁纽带,组织政府部门等多方共议企业、群众、基层关心的问题,积极践行履职为民宗旨。

二、坚持特色融合,拓展“联系”的战略纵深

一是线上线下联动。拓宽走深联系工作,将线下联系与线上联系有机结合,创新开设“委员直播间”,将委员联系群众“装进”手机,突破时空限制,开设“听政议政”“直播带岗”“招聘专场”等。线下问题线上议,线上议定线下办,更好倾听群众呼声,寻求破解之道,增强公信力。举办直播活动40余场,100余名委员参与其中,在线各界群众超10万人次。

二是界内界外联手。联系界别群众,不仅委员联系好所代表的这部分群众,还要联系好能够团结带动的其他群众。为让委员找得到界别群众,让界别群众认识了解委员,着力推动省市区三级委员工作室联动建设。界别群众有什么需求、界别和委员有什么优势,就建什么主题的委员工作室,形成了一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名师指导”“影像艺术”等差异化、特色化委员工作室,充分把委员工作室与建言、协商、监督和界别、党派、党建活动等有机结合。

三是场内场外联系。探索开放多元的联系形式,让联系活动“室内”“室外”互动相融,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委员走进社区村头、企业厂房、项目现场、长廊凉亭里,由群众“诉题”、让群众“点题”、向群众“讨题”。能现场解答的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决的将问题带回协商解决,把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提供政府决策参考。把走入园区、服务企业作为下沉联系的重点,形成产业园协商议事“234”工作法,精准服务区域发展。

三、坚持聚焦中心,彰显“联系”的担当作为

一是在关键处建言。把“双联系”作为深入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重要渠道,发挥委员专业专长,利用委员智库力量,集智集力跨界融合,将相关议题和问题,转化为高质量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围绕区委点题和“一号”建议案的落实,形成的“老街古村保护规划”“产业生态链建设”“站产城一体融合”等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有效施策贡献了政协智慧,报送的“加速工业软件的国产替代”等多条建议被上级采用。

二是在急需时协商。用“联系”的形式、协商的办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是政协有效参政议政的重要路径。敏锐捕捉“高言值”“高价值”协商议题,围绕重大实验室建设、数字货币推广、智能车联网产业集群建设、阳澄湖生态保护发展等广泛开展协商活动。坚持深入协商与落实转化并举,以协商建议、专题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向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报送协商成果。

三是在要事上监督。在“双联系”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使“联”有方向、“联”更可为、“联”出成效。始终坚持“助推”定位,确立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四大监督重点,针对性开展主席访企、委员进格、提案督办、聘任监督、民主评议、调研视察、对口协商、网络监督、问卷调查、满意评价等十大专题监督活动,推动相关部门明责担责尽责负责。“双向”推选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委员被聘任为行业监督员的比例达15%。

四、坚持常态长效,完善“联系”的平台机制

一是健全联系制度。制定落实“双联系”工作制度实施意见,在政协主席会议领导下,建立政协主席副主席常态化联系制度,政协委员广泛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发挥委员智库专家作用,为“双联系”提供工作构架、理论支撑、实践指导。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情况纳入常委口头述职、委员书面述职考评重点,作为评先表优重要依据。

二是完善联系平台。充分整合“政协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联系点”“委员直播间”“协商议事室”“书香政协”等平台载体,统筹结合“恳谈周”“委员进网格”“有事好商量”“履职临时党支部”等活动。统一平台标识,注重品牌塑造、管理、延伸等相关理念融入联系实践,让委员联系群众这项工作更加“有彩”“有魂”“有底气”。

三是转化联系成效。今年以来,全区257名政协委员累计联系界别群众千余人次,广泛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疏通关系团结人士、助力基层问题协商解决。形成高质量社情民意信息183篇,其中转省政协72篇、转全国政协14篇。向政府部门发送《建议函》,今年活动开展以来,收集意见建议264条,涉及30多个部门的100多条共性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