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沉下去 “幸福”升上来
甘肃省定西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重要论述,组织1700多名市县区政协委员下沉一线,紧贴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搭建协商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延伸协商触角,多层次开展协商活动,以政协协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搭平台 建机制
定西市政协把搭建协商平台作为有效开展政协协商活动的重要载体,坚持“五有标准”,在全市政协系统建成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室81个、基层协商议事室1460多个,实现了协商平台在基层的全覆盖。同时,积极完善协商制度机制,制定并落实“三个下沉”协商活动组织流程和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确保协商议事活动有序推进,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激发广大委员参与协商的积极性主动性,市政协专门制定了《委员履职考核管理办法》,将委员参加协商活动取得的成效作为履职评价的参考依据。
二、探路子 树品牌
以“陇中新风尚·有事好商量”为统揽,在全市着力打造了“约定协商”“药都有约”“临’距离协商”“通事商”“源头协商”“请你来协商”“岷事民商”等7个各具特色的协商品牌,形成了“1+7”协商品牌体系,趟出了一条基层政协协商的特色之路。渭源县依托“源头协商”架起了征集民意、吸纳民智的桥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邀请政协委员参加乡村建设协商会议,先后征集到委员意见建议20多条,采纳率达90%以上。临洮县突出“临’距离协商”品牌效应,不断丰富协商形式,真正把协商平台建到了家门口,协商会开到了院子里,把问题解决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漳县通过“请你来协商”,助力整治高价彩礼,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三、真协商 重实效
市县区广大政协委员依托各类协商平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深入调研,广听民意,精准选题,先后开展各种形式的协商活动5162场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老大难”问题。陇西县是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大县,但“标准化基地建设”等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却难以破题。为此,陇西县政协把疏通中医药产业发展“堵点”确定为年度协商重点,有效化解了产业发展中土地流转、技术指导等“老大难”问题,当年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39个,建成药源基地50.2万亩,户均药材收入达2万元左右,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岷县茶埠镇耳阳村村民方金寿说:“过去农村丧事一般要操办5到7天,还要‘摆大席’,经济负担重,大家都想改,但都不敢改”。岷县政协组织委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点题开展协商,助推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烩菜待客标准,治丧时间缩短到3天左右,费用下降至2万元以内。“一碗烩菜办丧事”在移风易俗和基层治理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成为全省政协协商成果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