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商制度机制 促进协商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协商,是政协的主责主业。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是政协每年开展各类重大协商议政活动的具体安排,是建言献策的“总纲”。山东省日照市政协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协商制度机制,促进了年度协商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协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
一、提高协商精准度,确保协商议题“提得好”
年度协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确定协商议题,其关键在于提高协商议题与党政中心工作的契合度。为此,我们创新完善协商议题产生机制,坚持内容上聚焦中心、数量上合理安排。
一是创新建立“党政点题、政协找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协商议题征集机制。第四季度,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市政协委员、各专门委员会,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以及社会各界征集协商议题建议,多渠道筛选确定重点协商选题。今年,市党政领导共提出提案选题20个,其中16个形成重点提案。
二是创新建立重点协商议题整体谋划部署机制。从年初开始,市政协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和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后,提出年度协商计划草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后,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文件印发,并纳入市两办重点督查计划。今年共安排重点协商议题14项。同时,确定重点提案27项,以政协专门委员会为基础,以界别为依托,深入开展提案办理协商。
三是创新建立党政领导领办督办阅批机制。市委专门下发《党政领导领办督办阅批重点提案意见》,规定党政领导点题形成的重点协商议题,原则上由该领导领办;未提出选题建议的党政领导,从市政协重点提案初选目录中确定1件领办,或从分管部门单位承办的提案中选择1件领办督办。提案办理协商,原则上,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每人每年领办1件以上重点协商议题,实现了党政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全覆盖。
议题产生机制的创新完善,使得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高度契合,找准了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切入点,增强了政协协商服务中心大局的精准度、规范性。
二、提高协商有效性,确保协商活动“商得好”
高质量的协商贵在有效。我们进一步优化协商议政格局,不断提高协商议政质量水平,
一是综合运用各种协商形式。坚持守正创新,综合运用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协商座谈会、提案办理协商等形式,做到协商形式和协商议题相匹配。同时,探索推进协商同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的协商形式。
二是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对于年度协商议题,由牵头单位成立专题调研组,成员以委员为主,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相关专家学者和界别群众参加,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函调和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鼓励委员自主开展调研。调研后形成“问题清单”,以函的形式于协商会议前转交相关部门,让协商部门提前了解问题焦点,在协商会上有针对性地互动交流。
三是精心组织协商会议。坚持紧扣主题、平等议事集思广益、提质增效原则,由市政协主席或分管副主席主持协商会议,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或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工作情况。调研组成员代表和相关委员作会议发言,与会人员进行互动交流。会后15天内形成协商报告,报告体现“短、实、新”要求,所提意见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协商议政新格局的建立和优化,有效推动了协商议政更加聚焦中心、建言献策更加务实有效,进一步扩大了协商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协商的共识度和组织化程度,真正做到了商出特色、商出共识、商出办法。
三、提高协商成果转化率,确保转化工作“做得好”
政协协商成果的有效转化落实,是政协协商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围绕政协协商成果哪些需要报送、以什么形式报送、报送之后党委政府该怎样处理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探索和规范。
一是完善协商成果报送机制。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整理形成《建议案》,专题协商会、专项民主监督形成《政协专报》,协商座谈会、提案办理协商形成《协商会议纪要》,经主席会议或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按程序报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
二是注重跟踪问效。市政协办公室和专门委员会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及时了解掌握领导批示情况、成果采纳情况,对协商议政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跟踪,对相关部门采纳落实意见建议的情况,及时向建议主要提出人员和委员反馈。
三是加大协商成果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阳光协商”全媒体立体宣传矩阵作用,加大对年度协商计划实施各环节的宣传报道工作力度,多渠道宣传政协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扩大政协协商民主的社会影响力。